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冷藏凡纳滨对虾肌肉软化的生化特性及生物标记物
检测样品:冷藏凡纳滨对虾
检测项目:品质分析 质构检测
方案概述:“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通过监测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肌肉生化因子水平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分析其与质构指标的相关性,探明肌肉软化相关的生化关系,进而识别生物标记物,以期为对虾冷藏期间质构劣化的早期预警与靶向监控提供理论参考。
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测定凡纳滨对虾 4 ℃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KP)活性,分析无氧代谢特征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动态变化,解析各指标间相互联系。“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通过监测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肌肉生化因子水平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分析其与质构指标的相关性,探明肌肉软化相关的生化关系,进而识别生物标记物,以期为对虾冷藏期间质构劣化的早期预警与靶向监控提供理论参考。
质构检测仪器:TMS-PRO质构仪,美国 FTC公司
质地检测结果:冷藏期间对虾肌肉质构与纤维断裂情况变化质构特性能够反映凡纳滨对虾的新鲜程度。由图 1(A)可知,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对虾肌肉硬度呈下降趋势,在冷藏 72 h 后硬度迅速降至(2947 ± 113)g。由图 1(B)可知,弹性与硬度呈相同变化趋势,从初始的1.42 ± 0.05降至120 h的0.66 ± 0.01;由图 1(C)可知,对虾内聚力在冷藏期间持续下降,由初始的 0.62 ± 0.02,降至 120 h 时的 0.32 ± 0.01,而咀嚼性从最初的(2524 ± 127)g降至120 h的(504 ± 51)g(图 1(D))。说明冷藏时间延长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肌肉的硬度、弹性、内聚力和咀嚼性,直接指示其新鲜度下降。研究发现,在冷藏条件下,羊肉和鲈(Lateolabraxjaponicus)鱼肉的硬度随冷藏时间增加 而上升 ,而 对虾的肌肉质构指标则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不同物种在冷藏后肌肉质构指标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异。MFI 是反映对虾肌肉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图 1(E)可知,对虾肌肉MFI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 对 虾初始 MFI 为21.63 ± 0.29,36 h 时升至 62.13 ± 3.40,表明 24 h 后肌肉纤维快速降解。进一步分析发现,MFI 与对虾质构相关指标均显著负相关(P < 0.01)(图 1(F-I)),说明肌原纤维碎片化与质构品质劣变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MFI 增加表明肌原纤维完整性受到破坏,可能源于细胞内结构降解酶活性增加而引起结构蛋白断裂,使蛋白质网状结构强度降低,肌原纤维中的粗丝加速降解,表现出肌肉组织软化。
相关产品清单
温馨提示:
1.本网展示的解决方案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版权归属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发行、汇编或网络传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关需求,请务必先获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权。
3.此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上传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新解决方案
- 从菌种培育到佳酿诞生:二氧化碳培养箱的葡萄酒酿造全流程
- 热应激对生蚝感官特性的影响: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感官评价、LC-MS等与转录组学的综合研究
- 通过添加白葡萄籽增强红葡萄酒的颜色和涩感:葡萄酒生产副产物的再利用
- 果胶组成变化对贮藏期间桃果肉光学特性和硬度的影响
- 温度波动对冷藏凡纳滨对虾新鲜度、水分迁移及品质的影响
- 守护乳品健康,GC-MS/MS精准测定牛奶中丙二醇
- 稻米农残问题切身相关,直接进样分析法测定大米中草甘膦和草铵膦
- 动物毛发快速筛查新技术,LC-MS/MS法监测动物毛发瘦肉精残留
- 高浓度CO2控制气调贮藏对采后双孢蘑菇的品质的影响
- 来自不同年龄茶树的红茶中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代谢物的机制和质量变化
该企业的其他方案
- 热应激对生蚝感官特性的影响: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感官评价、LC-MS等与转录组学的综合研究
- 通过添加白葡萄籽增强红葡萄酒的颜色和涩感:葡萄酒生产副产物的再利用
- 果胶组成变化对贮藏期间桃果肉光学特性和硬度的影响
- 温度波动对冷藏凡纳滨对虾新鲜度、水分迁移及品质的影响
- 高浓度CO2控制气调贮藏对采后双孢蘑菇的品质的影响
- 来自不同年龄茶树的红茶中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代谢物的机制和质量变化
- 醋酸发酵对菠萝醋中植物化学物质含量、口感和香气的影响
-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优化低钠盐腌制即食红鱼片工艺
- 基于多尺度分子感官科学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板栗感官品质的影响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业界头条
- 小樱桃产业:探索鲜食与加工的发展之路
-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