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
eLIFE:比干细胞更好用的祖细胞
人多能干细胞(hPSC)能够成为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在疾病模拟、药物研发和细胞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不过hPSC移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细胞可能在体内发展为肿瘤。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十一月十日的eLIFE杂志上发表文章,为人们展示了一种不【详细】
阅读:529 发布时间 -
循环肿瘤DNA实时跟踪癌症发展
据本周三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流进入血液中的肿瘤DNA,可用于实时跟踪肿瘤的发展以及对治疗的响应。延伸阅读:新方法检测循环肿瘤DNA效果良好。三年多来,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一【详细】
阅读:641 发布时间 -
Cell揭示RNA甲基化的重要功能
蛋白质翻译的开始通常是通过帽子结合蛋白,将43S核糖体复合物招募到mRNA。不过,有一些转录本能够以不依赖帽子的方式进行翻译。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机制还知之甚少。免费索取:IlluminaDNA甲基化芯片技术资料分享到:生物通报道:蛋白质翻译的开始通常是通过【详细】
阅读:502 发布时间 -
抗癌基因p53的新作用
细胞为了成功地分裂,染色体就必须排成行,才进入它们的新细胞,就像打开一个剧院帷幕。它们要完成这一壮举,在某种程度上要得益于称为中心粒的结构,为幕布绳索提供一个锚点。zui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没有中心粒,大部分细胞就不会分裂,并【详细】
阅读:395 发布时间 -
凋亡的多参数检测
大家都知道,在细胞凋亡的早期,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而对于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JC-1这种亲脂性阳离子染料是个很好的工具,也使用了很多年。生物通www.ebiotrade。。com当线粒体膜电位较高时,JC-1聚集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形成聚合物,【详细】
阅读:388 发布时间 -
同济大学Cell发布干细胞重要研究成果
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昌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同时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揭示出了激活休眠神经干细胞的信号。这一重要的研究结果发布在5月21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同济大学医学【详细】
阅读:860 发布时间 -
南开大学Cell子刊解析重要的蛋白复合体
延伸体(Elongator)是由六个亚基(Elp1–6)组成的多蛋白复合体,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活性,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延伸体参与了RNA聚合酶II介导的转录延伸、tRNA修饰、细胞分裂、细胞骨架构建等许多调控过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延伸体也和特定的神【详细】
阅读:582 发布时间 -
Cell惊人发现:会传染的癌症
数十年来,白血病爆发毁灭了北美东海岸的一些软壳蛤(soft-shellclams)种群,其却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从一个蛤传播至另一个蛤所导致。在4月9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研究人员将之称作为是“惊人”的一个研究发现。生物通www.ebiotrade。。com霍华德休斯【详细】
阅读:552 发布时间 -
华南地区学者联合解析粉尘螨基因组和转录组 发现新过敏原
深圳大学医学部刘志刚教授和吉坤美教授、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和李靖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徐国荣教授和陈廷峰副教授课题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在上解析了粉尘螨基因组、转录组及其宏基因组。该研究在变态反应学领域刊物《TheJournalofAllergyandC【详细】
阅读:717 发布时间 -
中科大Hepatology肝脏免疫新成果
zui近,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Hepatology》发表一项研究成果,题为“Oralampicillininhibitsliverregenerationbybreakinghepaticinnateimmunetolerancenormallymaintainedbygutcommensalbacteria”。这项研究提出,共生细菌对于【详细】
阅读:637 发布时间 -
复旦大学虞先濬教授Cell Res聚焦“癌症*”
来自复旦大学、中科院和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胰腺癌中的ERK激酶导致了肿瘤抑制因子FBW7磷酸化及失稳定。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3月10日的《细胞研究》(CellResearch)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的虞先濬(XianjunYu)教授。虞教授主要从事胰腺癌【详细】
阅读:693 发布时间 -
熊志奇研究组文章:脑室旁灰质异位发生机制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熊志奇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Rcan1缺乏引起神经元迁移缺陷并引发脑室旁灰质异位》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钙调磷酸酶调节蛋白Rcan1在大脑皮层的发育以及脑室旁灰质异位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详细】
阅读:635 发布时间 -
同济大学科学家PNAS解析致癌信号通路
来自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受损的Hipp信号可促进Rho1–JNK依赖性的生长。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科学家薛雷(LeiXue)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详细】
阅读:566 发布时间 -
南京大学Nature子刊开发癌症诊断新技术
来自南京大学、埃默里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可在体内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缺氧敏感性分子探针。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2015年1月5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详细】
阅读:462 发布时间 -
中山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美国乔治亚摄政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人类肝癌细胞中Vps4A通过调控外泌体(exosomal)microRNAs(miRNAs)的分泌和摄取发挥了肿瘤抑制因子作用。这项研究已被在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19)接受并在线发布。中山大学【详细】
阅读:461 发布时间 -
一种优于测序的KRAS突变检测方法
KRAS基因参与了多种实体瘤的发病,包括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而KRAS突变的检测有助于医生选择对肿瘤病人zui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日,一个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团队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发表文章,称肽核酸钳制PCR(PNA-PCR【详细】
阅读:462 发布时间 -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基因组测序
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4种代表性的弹涂鱼(mudskippers)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由此阐明了两栖鱼类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布于12月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延伸阅读:华大基因Science参与发布1KIT【详细】
阅读:381 发布时间 -
农科院科学家发表Science文章
当研究人员鉴别导致野黄瓜具有强烈苦味的一些基因时,他们将高科技基因组学和传统中医学结合到了一起。抑制住这些苦味让黄瓜、南瓜和它们的近亲成为了现在受欢迎的食物,但相同的化合物也具有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的潜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三文(SanwenHuang)【详细】
阅读:347 发布时间 -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新基因组草图
来浙江海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成功绘制出了大黄鱼(largeyellowcroaker)的基因组序列草图,由此揭示出大黄鱼具有发育良好的先天免疫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上海交通大学【详细】
阅读:702 发布时间 -
天津医科大学Cancer Res解析“癌中*”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LASP1作为HIF-1α的靶基因在胰腺癌的转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1月10日的《癌症研究》(CancerResearch)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JihuiHao)教授。其以胰腺癌【详细】
阅读:415 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