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
Nature重大突破:破解青蒿素抗性基因
科学家们在疟原虫体内,鉴定了青蒿素抗性突变。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于十二月十八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哪里出现了青蒿素抗性,监控抗性株的传播”文章的共同作者,WHO的PascalRingwald说。青蒿素取自传统中药青蒿(Artemisiaannua),青蒿素【详细】
阅读:411 发布时间 -
科学家为一种细菌重编基因组密码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zui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合作,为一种细菌重新编写了完整的基因组编码,并提高了其抗病毒能力。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8日的《科学》杂志上。“这是*次从根本上改变了遗传密码。”论文共同作者、耶鲁大【详细】
阅读:244 发布时间 -
上海源叶-Nature重要成果,解析神经元的超快内吞
神经细胞通过小囊泡相互传递神经信号,犹他大学和德国生物学家合作,发现神经细胞循环利用这些囊泡的新机制。研究显示,与此前提出的两种回收机制相比,新机制要快得多。文章于十二月四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在小鼠脑细胞释放神经信号时,研究人员将其快速冷【详细】
阅读:422 发布时间 -
院士戴景瑞:转基因为何遭遇不信任
“科学家本身是做科研的,无论做科研还是评职称,科普都不是zui主要的工作,所以宣传部门应与科学家建立,推动科普,大家一道发声”作为转基因技术的支持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遗传育种专家戴景瑞近日在北京与网友共同品尝刚煮熟的转基因玉米,希望传达出【详细】
阅读:320 发布时间 -
科学家研发新RNA成像工具
发表在《自然—方法学》上的一项报告介绍了一种用于人体活细胞内目标RNA成像的工具。这种针对RNA探针的被命名为Spinach2的工具,拓宽了可标记RNA的范围,从而更有利于动态定位那些与疾病有关的“RNA”。Spinach是一种经过设计的RNA复合物,其可以与小型合成分【详细】
阅读:310 发布时间 -
旧瓶装新酒:能用于治疗癌症的“新药”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呋喃二脒药物的简单修饰,使得这种用来治疗寄生虫感染例如疟疾的药物,也能用于治疗癌症和免疫相关疾病。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份的NucleicAcidsResearch杂志上。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s,TFs),对【详细】
阅读:640 发布时间 -
Cell新文章:神经细胞再生信号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个可触发某些受损神经细胞分支再生的链式反应,这一研究发现有一天或许可以帮助改善治疗可导致感觉丧失或瘫痪的神经损伤。科学家们还证实,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在这一链式反应中丧失了一个链环——这一称之为HDAC5的蛋【详细】
阅读:276 发布时间 -
中国学者10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十月“诺贝尔奖月”,相继传来了诺贝尔奖各奖项的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花落细胞囊泡运输,三位科学家分享了这一奖项。同时本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也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古老的神经系统,汉族人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G【详细】
阅读:322 发布时间 -
败血症有望实现2小时快速检测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小核糖核酸可作为败血症的生物标记物,未来有望通过检测该物质在体内的含量,在2小时内检测出败血症患病情况。参与研究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格雷厄姆·洛德教授说,对于败血症来说,哪怕缩短1分钟诊断时间,都意味着患者的治愈希望增加【详细】
阅读:276 发布时间 -
西安交大医学部教授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
Lancet是目前世界医学界zui的学术刊物之一,也是影响因子zui高的SCI刊物之一,其旗下的各份系列期刊恪守着Lancet“给读者带来高质量研究结果的承诺”,所有稿件*按照Lancet杂志审稿程序严格把关,旨在为卫生领域从业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近期来自西安交【详细】
阅读:275 发布时间 -
纳米孔尺度对DNA输运速度的影响
基于纳米孔单分子传感器的第三代DNA测序技术,因其低成本,高通量等优势很有可能成为人类测序*的创举。zui近的一项研究发现,DNA在穿过10.8纳米的纳米孔道时的速度比穿过4.8纳米的纳米孔的速度降低了一倍,这对于实现DNA减速及单碱基测序意义重大。这篇名为“【详细】
阅读:292 发布时间 -
细胞红蛋白基因过表达有助神经元耐受缺氧损伤
细胞红蛋白在组织缺氧或耗氧突然增加时,把储存的氧释放,并且增强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线粒体的能力,提高氧利用率,从而满足组织细胞活跃的需氧代谢需求。中国医科大学于秀玲所在研究团队首先采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为载体,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表达细胞红【详细】
阅读:294 发布时间 -
宋建国课题组JBC发布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肝细胞核因子-6(Hepatocytenuclearfactor-6,HNF-6)通过p53及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遏制了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9月10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肺癌是当今范围【详细】
阅读:323 发布时间 -
植物生长素空间分布和器官形态新发现
作为植物发育调控zui重要的激素,生长素的含量及其在器官中的分布(空间分布)决定了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株型以及向重性反应等生物学进程。然而,目前对植物生长素在器官中空间分布的调控机制仍缺乏了解。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以拟南芥为材料,通过【详细】
阅读:317 发布时间 -
北京大学Nature文章
相比于白天,地球在夜晚时正以更高的速率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遭受忽视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50年里,日zui低温度升高速度比日zui高温度升高速度要快40%。这种不对称变暖有可能造成重要的生物学影响,尤其是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的基本生态系统代谢过程。在一期【详细】
阅读:303 发布时间 -
基因组研究直击结核杆菌耐药性 助力肺结核防控及治疗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161株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简称结核杆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抗结核杆菌药物的压力之下,结核杆菌基因组中产生了一批新基因及突变,来应对这【详细】
阅读:339 发布时间 -
触觉和运动神经元能对视觉信号起反应
触觉和运动神经元能对视觉信号起反应可开发与瘫痪病人体觉和运动神经线路*融和的假肢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杜克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大脑的触觉和运动神经元除了能感知接触、控制运动以外,还能对视觉信号起反应。这一发现【详细】
阅读:270 发布时间 -
嗜中性粒细胞在癌症免疫疗法中起重要作用
新华网巴黎8月27日电(记者黄涵)法国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被称作嗜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在癌症免疫疗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细胞按形态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类,而粒细胞因细胞质中所含颗粒性质不同,又分为【详细】
阅读:399 发布时间 -
通过抗糖类抗体检测瘟疫
即使在今天,瘟疫仍在剥夺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一种新的基于抗体的检测方法,可以可靠、灵敏地检测患者血清和其他生物样品中的鼠疫。德国的研究者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期刊的报告称,该抗体可对特异性识别致鼠疫病细胞表面的一个特殊的碳水化【详细】
阅读:344 发布时间 -
一种VCP酶抑制化合物或能治疗癌症
据《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抑制VCP酶的化合物可为治疗癌症提供新工具。VCP又名p97或Cdc48,是一种ATP酶(利用ATP裂解产生的能量完成其他反应的酶),在蛋白质的可控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家逐渐发现VCP也与癌症有一定:其功能对保持癌【详细】
阅读:267 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