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迪科马科技有限公司(迪马科技)
SPE-HPLC法测定番茄沙司中苏丹红
检测样品:番茄沙司
检测项目:苏丹红
方案概述:目前,国内关于苏丹红的检测方法主要参考《GB/T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迪马科技在此标准基础上,将番茄沙司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后,使用ProElutSDH苏丹红检测专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液相色谱法检测。
苏丹红Ⅰ~ Ⅳ号均为人工合成的一系列偶氮类工业染料。研究表明,其原型及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潜在致癌作用。近年来欧盟和我国都禁止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是由于苏丹红成本低廉,颜色鲜艳,不易褪色,一些不法商贩将苏丹红添加到鸡鸭饲料、辣椒制品、调味品等食品中,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目前,国内关于苏丹红的检测方法主要参考《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迪马科技在此标准基础上,将番茄沙司样品经正己烷提取后,使用 ProElut SDH 苏丹红检测专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液相色谱法检测。
方法特点如下:
1. 净化过程使用商品化的苏丹红检测专用固相萃取柱,无需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层析柱的填装和中性氧化铝的活度调整,避免了中性氧化铝活度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引起苏丹红回收率不稳定的弊端;
2. 使用 ProElut SDH 苏丹红检测专用固相萃取柱重现性和回收率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3. 方法检出限 10 μg/kg,与国标 GB/T 19681-2005 要求低检出限要求相同。
以下为详细解决方案,敬请参考!
番茄沙司中苏丹红的测定 SPE-HPLC 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番茄沙司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和苏丹红Ⅳ的检测,定量限 10 μg/kg。
2.标准品配制
混合标准储备液:各准确称取 10 mg 标准品,用乙醚溶解后,用正己烷定容至100 mL,配制
成 100 μg/mL 的混合标准储备液。
混合标准中间液:准确吸取 10 μL 和 100 μL 的 100 μg/mL 混合标准储备液,挥干,用乙腈分
别稀释成 1.0 μg/mL 和 10 μg/mL 的混合标准中间液。
3、提取
(1) 取 5.0 g 样品,加入 20 mL 正己烷混合,振荡 5 min,超声提取 5 min,8000 rpm 下离心2 min,收集上清液
(2) 将下层残留物用 20 mL 正己烷按照步骤(1)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
(3) 将上清液在 40 ℃水浴条件下,减压蒸至近干,再加入 5 mL 正己烷混匀,待净化。
4、净化—— ProElut SDH 6 mL(Cat.# 65909)
a活 化:5 mL正己烷活化;
b上 样:加入待净化液,控制流速1滴/秒,弃去流出液;
c淋 洗:依次加入5 mL正己烷,5 mL 1%乙酸乙酯正己烷,控制流速1滴/秒,弃去流出液;
d洗 脱:加入10 mL 30%乙酸乙酯正己烷,控制流速1滴/秒,收集流出液;
e重新溶解:将洗脱液在40 ℃下减压蒸干,用乙腈定容至1 mL,供HPLC分析。
5、分析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2), 250 ×4.6 mm, 5 μm(Cat# 99603)
流 速:1.0 mL/min
进样量:20 μL
柱 温:40 ℃
检测器:PDA 518 nm
流动相:A:0.2% 磷酸水溶液 B:乙腈
梯度设置
6. 添加回收结果
番茄沙司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和苏丹红Ⅳ的 HPLC 检测添加回收结果
番茄沙司中苏丹红的测定 SPE-HPLC 法相关产品信息:
相关产品清单
温馨提示:
1.本网展示的解决方案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版权归属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发行、汇编或网络传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关需求,请务必先获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权。
3.此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上传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新解决方案
- 从菌种培育到佳酿诞生:二氧化碳培养箱的葡萄酒酿造全流程
- 热应激对生蚝感官特性的影响:基于电子鼻、电子舌、感官评价、LC-MS等与转录组学的综合研究
- 通过添加白葡萄籽增强红葡萄酒的颜色和涩感:葡萄酒生产副产物的再利用
- 果胶组成变化对贮藏期间桃果肉光学特性和硬度的影响
- 温度波动对冷藏凡纳滨对虾新鲜度、水分迁移及品质的影响
- 守护乳品健康,GC-MS/MS精准测定牛奶中丙二醇
- 稻米农残问题切身相关,直接进样分析法测定大米中草甘膦和草铵膦
- 动物毛发快速筛查新技术,LC-MS/MS法监测动物毛发瘦肉精残留
- 高浓度CO2控制气调贮藏对采后双孢蘑菇的品质的影响
- 来自不同年龄茶树的红茶中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代谢物的机制和质量变化
该企业的其他方案
业界头条
- 小樱桃产业:探索鲜食与加工的发展之路
-
小樱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鲜食与加工两条路径的选择,如何走好这两条路,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