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
基于特异性抗体的沙门菌病免疫学检测方法
随着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制备出高品质的抗沙门菌菌体或鞭毛抗原的属特异性抗体,用以建立一些快速的检测方法。已建立的沙门菌免疫学检测方法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放射【详细】
阅读:640 发布时间 -
金葡菌毒素相关基因
金葡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三类毒力因子:产生的毒素、侵袭性酶和其他结构成分。a.毒素:肠毒素(staphyloccocclaenterotoxin,SE)、,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l(toxicshocksyndrometoxin1,tsst-1)、表皮剥落毒素(exfoliativetoxins,eta-b)、溶血毒素(【详细】
阅读:905 发布时间 -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易于观察、应用广泛。血清学反应是zui基本的免疫学反应,主要用于细菌分型。目前,通过血清学反应,V.p可分为13种O血清型、71种K血清型。正确的分型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但此反应只能大概区分不同地区和来源的【详细】
阅读:610 发布时间 -
肉毒梭菌分离培养方法
1,采样及处理肉毒梭菌中毒诊断采样,要采取病人或病畜的血清和粪便、可疑食物、饮料或饲料水以及土壤等;如为创伤感染,除可采取血清、粪便外,还可采取创伤局部的渗出液、切除组织等。能采得血清10ml以上;食品、饲料、粪样、土壤等25~50g。固体检样取来后【详细】
阅读:2710 发布时间 -
肉毒梭菌中毒症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肉毒梭菌中毒症(botulism)是由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在*均有分布,动物的发病多数是由于食入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所致。肉毒梭菌(Ctostridiumbotulinum)是两端钝圆的大杆菌,革兰染色阳【详细】
阅读:2428 发布时间 -
猪瘟病原学
猪瘟(hogcholera,HC)俗称烂肠瘟,欧洲人称为古典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猪瘟与非洲猪瘟具有相同的症状,但两者的病原不同。该病是由猪瘟病毒(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HCV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死亡率很高的急性型【详细】
阅读:1340 发布时间 -
猪瘟流行病学特征
猪是该病*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强毒株感染后10~20天内大量排出病毒,而低毒株【详细】
阅读:1319 发布时间 -
PCR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
1.应用PCR技术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王振国、刘金华等利用PCR技术检测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对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hbl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来实现对致病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结果是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详细】
阅读:1145 发布时间 -
猪链球菌病临床诊断检疫要点
①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病死率zui高,其次是生长肥育猪,成年猪较少发病。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呈地方流行性,可于短期内波及同群,并引起急性死亡,四季均可发生,尤以5~11月发病较多。慢性型多呈散发。②少数猪呈zui急性型,【详细】
阅读:584 发布时间 -
猪瘟临床病学特征
1.典型猪瘟典型猪瘟潜伏期为5~7天,以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较多。患猪体温呈41℃以上高热稽耳、腹下、四肢皮肤呈现紫色出血斑块,眼常有脓性分泌物,减食乃至绝食.先便秘后腹泻,有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程1~4周,病死率在70%以上,耐过猪多成为【详细】
阅读:875 发布时间 -
转基因食品的生物检测技术
目前实验室研究的检测技术可分为三大类:免疫学方法、核酸探针法和分子标记法,主要是检测食品或原料中重组DNA或其表达产物如蛋白质等。蛋白检测—ELISA分析法适用于无须加工的原料性食品,但对于加工品则有局限性,因为重组基因产物会因加工处理而失活、分解【详细】
阅读:522 发布时间 -
人类基因组研究--大片段外源DNA克隆体系
(1)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体系(YAC)这种克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并于1990年底渐趋完善的大片段外源DNA克隆体系。插入YAC载体的外源DNA片段可达200l000kb甚至更多,并能稳定复制。现在YAC已成为构建复杂基因组的有力手段。(2)黏粒克隆,n噬菌【详细】
阅读:810 发布时间 -
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由美国提出并于1990年10月在美国正式启动。计划在15年时间,即到2005年,投入30亿美元,完成人类全部24条染色体的30亿个碱基序列测定(含X、Y染色体)。其核心内容是构建DNA序列图,即分析人类基因组DNA分子的基本【详细】
阅读:720 发布时间 -
科普文章科学名词 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0
当人们真正进入到生命科学的范围之后,他会发现,一切是那样地令人激动和富有魅力,从而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着一步一步地去深入地探索生命的奥秘。对于生命的研究在改善人类的状态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比如古诗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是“人生八十不稀奇”,【详细】
阅读:497 发布时间 -
美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合成方法改造病毒用于杀菌
据新华社7月11日电美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合成方法改造病毒,然后用改造后的病毒成功清除了含有有害细菌的生物薄膜。这一方法可望用于食品和医疗等行业的器械消毒。细菌生物薄膜是生长于生物表面的细菌群落,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食品加工设备或医疗器械内部的细【详细】
阅读:582 发布时间 -
中美生命科学领域发展存在的几点差别和原因
不可否认,中国同美国之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总的方,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水平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但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1.是实验经费方面的原因吗?可以肯定的是,老美的总的经费可能是我们的100倍都不止。钱【详细】
阅读:1160 发布时间 -
中美生命科学教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现象与比较 0
中国和美国,一个发展中大国,一个发达的大国,社会制度不同,人文观念也不一样,很多方面也许没有可比性。在科研方面,中国与美国相比,科研实力还是差了很多。下面仅从个人的角度,比较一下中美在科研方面的一些不同。1.科研制度在美国实行的PI(Principle【详细】
阅读:505 发布时间 -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部件及激发方式
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它不是通过普通光源的照明观察标本,而是利用一定波长的光(通常是紫外光、蓝紫光)激发显微镜下标本内的荧光物质,使之发射荧光,所以,荧光显微镜的光源所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照明,而是作为一种激发标本的内荧光物质的能源。【详细】
阅读:745 发布时间 -
荧光色素与可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
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称为荧光色素,荧光色素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具有吸收一定频率光能的生色团和能产生一定光量子的荧光团。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比例(%)称为“荧光效率”。荧光效率与发射荧光量子的数值成正比。荧光强度【详细】
阅读:1479 发布时间 -
藻红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具有的优点
藻红蛋白或称藻胆蛋白是一种来源于藻青菌(Cyanobacteria)和真核菌类相当稳定的具有很强溶解性的荧光蛋白。这些蛋白质含有共价连接的四吡咯基团(tetrapyrolegroup),其生物学作用是聚集光,通过荧光共振能源传递转化成一对特殊的叶绿素分子,定位在光合反【详细】
阅读:2909 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