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厅收藏该商铺

您好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肉毒梭菌中毒症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公司动态

肉毒梭菌中毒症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阅读:2428          发布时间:2011-1-18
    肉毒梭菌中毒症(botulism)是由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在*均有分布,动物的发病多数是由于食入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所致。
 
    肉毒梭菌(Ctostridiumbotulinum)是两端钝圆的大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无荚膜,可在自然界形成芽孢。它是严格厌氧菌,在厌氧肉肝汤中加入新鲜肝块才能旺盛生长。在血液琼脂表面的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半透明、灰白色,表面扁平或微凸,边缘呈叶状、扇贝状或树根状,具有日型溶血。在繁殖过程中该菌可产生毒力*的外毒素,在动物尸体、肉类、饲料中繁殖时也可产生大量的外毒素。
 
    肉毒梭菌可产生神经毒素,这些毒素为大分子蛋白质,其毒性结构是一种新型蛋白酶。肉毒素具有*的抗原性,lmg毒素纯品能使1万人左右致死,或能使4X10lz只小鼠致死。肉毒梭菌在严格厌氧的条件下可产生极其强烈的外毒素,该毒素性质稳定,不易被蛋白酶及胃酸破坏,人、畜禽多因食入含有此毒素的食品或饲料而引起食物中毒。其DNA中G+C摩尔含量为26%一28%。肉毒梭菌根据其毒素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A型;B型、C型、D型、E型、F型和G型七个毒素型,各型毒素只能为相应型抗毒素所中和。A型、B型、E型、F型可引起人类的肉毒梭菌毒素中毒;C型可引起禽类、牛、羊、马、骆驼、水貂等动物的肉毒梭苗毒素中毒。此外禽类中毒还可能由A型或E型引起;马的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可能由D型或B型引起;牛和绵羊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也可由D型引起。
 
    肉毒梭菌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为其自然居留场所,动物肠道内容物、粪便、腐败尸体、腐败饲料及各种植物中都经常含有。自然发病主要是由于摄食丁含有毒素的食物或饲料引起,病畜(人)一般不能将疾病传给健康者,就是说病畜(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食入肉毒梭菌也可在体内增殖并产生毒素而引起中毒。
 
    该病在畜禽中以鸭、鸡、牛、马较多见,绵羊、山羊次之,猪、犬、猫少见。兔、豚鼠和小鼠都易感。貂也有很高的易感性。其易感性大小依次为:单蹄兽、家禽、反刍兽及猪。
 
    该病的发生除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外,还与土壤类型和季节等有关。在温带地区,肉毒梭菌发生于温暖的季节,因为在22~37~C范围内,饲料中的肉毒梭菌才能大量地产生毒素。在缺磷、缺钙的草场放牧的牲畜有舐啃尸骨的异食癖,更易于发生中毒。饲料中毒时,因毒素分布不匀,故不是吃了同批饲料的所有动物都会发病,在同等情况下,以膘肥体壮、食欲良好的动物发生较多。放牧盛期的夏季、秋季发生较多。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对比框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联系电话 二维码 意见反馈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021-61721271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