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猪瘟临床病学特征
阅读:875 发布时间:2011-1-181.典型猪瘟
典型猪瘟潜伏期为5~7天,以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较多。患猪体温呈41℃以上高热稽耳、腹下、四肢皮肤呈现紫色出血斑块,眼常有脓性分泌物,减食乃至绝食.先便秘后腹泻,有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程1~4周,病死率在70%以上,耐过猪多成为“僵猪”。近些年典型猪瘟已很少见。
2.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
这是近些年猪瘟发生的重要形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①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 猪感染猪瘟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向外排毒。
②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不发情或不孕等。
③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生后,衰弱,拉稀便,陆续死亡,也有在2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严重死亡,偶有发生先天性震颤。
④免疫耐受(免疫力低下)虽用合格的猪瘟疫苗及正规的操作进行免疫,但抗体仍达不到保护水平,猪瘟还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多见于育成猪。
还应注意,近些年猪瘟的发病,大多有严重的混合感染情况,导致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一,确诊更加困难。
3.病理变化
(1)典型猪瘟 典型猪瘟有如下四型。
zui急性型 见突然高热稽留,皮肤黏膜发绀。浆膜、黏膜、内脏有少量出血点。5天内导致死亡。
急性型 体温40.5℃左右,稽留,沉郁嗜眠,好钻草窝压摞,弓腰,腿软,行动缓慢,易退槽,喜饮污水,间有呕吐。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恶臭,内有纤维素性白色黏液和血丝,黏液脓性结膜炎,眼险黏封。鼻、唇、耳、下领、四肢、腹下、外阴等处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退色。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尤以边缘出血严重。肾色淡,有出血斑,同麻雀蛋样。脾尤其边缘有黑紫色突起的小块出血梗死。扁桃体、胆囊、喉头、膀胱等都有出血点。公猪积尿浑浊异臭。1~3周死亡。
亚急性型 与急性型相似,但病情缓和。病程3~4周。
慢性型 多见消瘦贫血,衰弱无力,行动蹒跚,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皮肤有紫斑或坏死干痂。坏死性肠炎,回肠和结肠有同心圆、轮层状的纽扣状溃疡。
(2)非典型猪瘟 对群体中要检出的可疑患猪可抽样进行解剖检查,下述病变作为综合诊断定性的依据之一;
a.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
b.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
c.脾脏不肿胀,边缘发现楔状相互梗死区;
d.喉头、膀胱有点状出血;
e全身出血性变化,多呈小片或点状;
f.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纽扣状肿”(慢性猪瘟);
g.公猪包皮积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