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站

13122441390 15900755943

上海士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4年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吃得多饿得快!2021/05/07
随着成人和儿童的肥胖症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高,肥胖已经被列为了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低热量或限制饮食、运动等是大家常常选择的减脂方式,但往往会发现,这些方式在短期减轻体重的同时,也会刺激人的食欲上升,造成减脂反弹。因此,控制餐后食欲成为了防止体重恢复的一个研究热点。近日,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影响餐后食欲和能量摄入的关键因素。他们发现,餐后血糖水平可能是人们减脂路上的一大障碍,进食数小时后血糖水平大幅下降的人,将比其他人更加容易饥饿,也会进一步导致比其他人多摄入数百卡路里的能量
细胞凋亡阶段Caspase切割核蛋白XRCC4调节细胞膜磷脂结构的改变2021/04/27
细胞濒临死亡时,其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结构会发生紊乱,进而促进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这是胞吐作用的关键过程。此前研究发现Xkr家族蛋白Xkr4对于磷脂分子结构的紊乱具有关键的作用,但其激活机制仍然未知。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JunSuzuki教授等人揭示了Xkr4被激活的两个步骤:caspase介导的切割形成的二聚体,以及激活因子引起的结构变化。为了确定参与该过程的关键因素,作者使用CRISPRsgRNA文库开发了一种新的筛选系统,即“存活筛选”。应用该系统,作者确定了核蛋白XRCC4
揭示在有丝分裂期间阻止酶cGAS激活的两种新机制2021/04/23
这些研究人员在研究小鼠和人类的遗传数据时发现,这个称为SVEP1的基因能制造一种促进动脉中斑块形成的蛋白。相比于具有SVEP1的两个拷贝的小鼠,在缺少SVEP1的一个拷贝的小鼠中,动脉中的斑块要少一些。他们还选择性地减少了小鼠动脉壁中的这种蛋白,这进一步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在评估人类遗传数据时,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影响体内这种蛋白水平的基因变异与动脉中斑块形成的风险相关。在遗传上高水平的这种蛋白意味着更高的斑块形成风险,反之亦然。同样,他们发现这种蛋白水平越高,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就越高。
新型数学模型来分析癌症患者接受CAR-T细胞疗法时机体反应的动态学变化2021/04/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therapy)是一种当前相对比较新的疗法,目前已经获批用于治疗多种恶性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许多患者都对CAR-T疗法的反应强烈,然而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产生较短暂的反应,而且这类患者病情进展很快,不幸的是,目前研究人员还不能*理解这些患者的疾病为何会发生进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个性化的免疫疗法,其能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来靶向作用癌细胞,研究人员从患者身上采集T细胞,随后在实验室对T细胞进行遗传
癌症免疫疗法同样可以治疗自体免疫疾病2021/04/08
研究人员发现,破坏癌细胞与某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目前的免疫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开发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来阻断免疫检查点,这些检查点是某些免疫细胞(例如自然杀伤性T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癌症利用这些逃逸免疫细胞的杀伤。(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疗法为这些免疫细胞提供了反击的机会。不幸的是,尽管如此,癌症患者通常会遭受自身免疫疾病的困扰,在某些患者中最终可能是致命的。最终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受益于目前可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我对癌细胞如何与某些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控
中国科学家阐明乙肝所致肝细胞癌的静脉转移和免疫逃逸机制2021/03/31
在中国,大约由7000万人感染了乙肝病毒(HBV),而且有超过80%的肝癌都是由HBV的感染引起的;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hepatocellularcarcinoma)通常会伴随有严重的血管侵袭和门静脉肿瘤血栓,从而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种疾病发生背后的潜在机制。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HBV通过一种基于趋化因子的网络诱导HCC静脉转移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首先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阵列,并筛选促炎性细胞因子IL-8作为一种
研究揭示蛋白激酶PDK1调控Tfh细胞分化的机制2021/03/17
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于舒洋研究组题为该论文以PI3K下游蛋白激酶PDK1(serine/threoninekinase3-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proteinkinase1)条件敲除小鼠为主,结合多种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分析,阐明了PDK1在TFH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和相关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完善了PI3K通路在Tfh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ollicularhelpercell;Tfh)是一种特殊的CD4+T细胞亚群,它们能够促进和维持生发中
大量摄入精制谷物或与人群心脏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直接相关2021/03/02
来自印度圣约翰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全谷物(未精制)而言,大量摄入精制谷物或与个体心脏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直接相关。诸如燕麦、大麦、大米和小麦等谷物占到了人口每日热量摄入的50%左右,在中低收入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和南亚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0%。全谷物往往要比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脂肪酸;此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全谷物摄入与个体患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较低直接相关,但研究人员并未发现这些疾病与精制谷物摄入之间的关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便开始研究评估
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研究获进展2021/01/19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环境中存在大量胞外DNA,在这些DNA中携带的ARGs会通过转化的方式水平转移至人类病原菌中。然而,学界尚不清楚ARGs从环境到临床病原菌的传播轨迹以及ARGs传播风险。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丽利用单细胞拉曼光谱,结合重水逆向标记技术,实现了对胞外ARGs从土壤到临床病原菌转化过程的研究。在抗生素作用下,氘标抗性菌具有高代谢活性,可在一小时内将体内的氘*代谢,即在拉曼光谱下,抗性菌的拉曼C-D峰由高到消失。通
降血压药物有助于延长寿命2021/01/13
自远古时代以来,人们就着迷于阻止衰老的方法。几乎每种文化都有讲述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的故事,这表明延长寿命一直是*的深切愿望。尽管现代医学并没有努力寻找年轻人的源泉,但人们对促进长寿的浓厚兴趣促使人们对衰老的机理和抗衰老药物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现在,研究人员知道线粒体在衰老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当线粒体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并且其功能受损时,就会发生称为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的过程,该过程修复线粒体并有益于细胞存活。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通过鉴定激活UPRmt的药物可以延长寿命。日本大阪
揭示小鼠胚胎的发育时钟和从头细胞极化机制2021/01/11
在植入前发育的过程中,顶-底细胞极性(apicobasalcellpolarity)的建立是从全能性向多能性过渡的关键,从而诱导细胞向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分化。在小鼠胚胎中,这一事件被设定在8个细胞阶段发生,这一时间遵循一种内在的发育时钟,与胚胎大小或细胞周期进展无关。尽管顶端区域(apicaldomain)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在小鼠和人类胚胎中,建立细胞极化和对这一事件进行时间调控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在不同的哺乳动物物种中,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gen
科学家揭示土壤微生物组的组成和特性2020/11/20
相信有很多人都经历过室内植物的突然死亡,尽管有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但土壤下面似乎会发生一些看不见的事件,其会破坏植物的健康,这就好像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一样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由细菌和真菌组成的土壤微生物组也会密切影响植物的健康。在人类不断变化的气候中,深入理解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组或许有望帮助开发更具适应性的作物,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可持续性的食物来源,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分析技术来分析土壤样本中存在的DNA,以此来调查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型,该技术还能为揭示保护植物免于致病性
揭示VAV1基因突变导致小鼠患上T细胞肿瘤2020/11/09
生命是成长和变化的精致编曲,通过相互制衡来微调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的相互作用。白细胞是有机体抵御疾病和入侵的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部分;不幸的是,这些机制可能会出错,导致功能失调的细胞数量不受控制地增加,从而形成肿瘤。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中揭示了一种名为VAV1的特定基因中的突变如何促进一种T细胞肿瘤(T-cellneoplasms)产生。。白细胞是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它们包括产生抗体的B细胞,以及具有不同免疫相关功能的T细胞。T细胞肿瘤包括一种成熟的亚型,称为
肠球菌噬菌体竟可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2020/09/21
肠球菌(Enterococcus)属肠球菌属,为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既往认为肠球菌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但近年研究已证实了肠球菌的致病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在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致病菌,不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骨膜炎和脑膜炎,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因此,从分子水平对肠球菌致病因
脂肪晶体会引起慢性炎症2020/09/18
近年来我们已经知道,一些潜在的突变会改变脂肪代谢中的一种重要酶活性,从而导致人体细胞产生大量的脱氧鞘脂,比正常细胞多十倍左右。在高浓度下,它们还会在受影响的细胞中形成晶体状的团块。脂肪晶体地破坏了线粒体的功能,具有高能量需求的细胞类型可能遭受更大的破坏。具体而言,这种症状这主要影响神经细胞,因此这也是我们感到疼痛以及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在他们目前的工作中,研究人员还检测到小鼠结缔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缺陷。研究人员检查了小鼠的巨噬细胞。结果表明,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巨噬细胞与神经或结缔组织细胞
“分子电脑”有助于寻找细胞2020/09/14
在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将癌细胞与长相十分相似的相邻细胞区分开来。这种方法对于靶向癌细胞进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描述了由合成蛋白质制成的新型纳米装置的设计。这些仅将治疗剂靶向具有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定细胞亚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分子计算机”全部依靠自己来运行,并且可以搜索经过编程查找的单元。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蛋白质设计医学研究所的博士后学者MarcLajoie表示:“我们正在尝试解决医学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在复杂的环
靶向LANDO 信号通路可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2020/09/11
在近一项研究中,来自st.Jude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加深了对潜在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方法的了解。他们发现与LC3相关的内吞作用(LANDO)及其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先前在小胶质细胞(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中发现了LANDO途径。科学家发现,删除该途径所需的基因后,在小鼠模型中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进程会加速。研究人员还表明,LANDO可以预防神经炎症的发生。在继续研究LANDO的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了ATG16L蛋白的新功能。这种蛋白质对于自噬至关重要,自噬是细胞在压力或能量缺乏期间回
新研究揭示乙肝病毒的致病机制2020/09/09
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感染是目前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有有效的保护性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仍有超过2.5亿人存在慢性感染。HBV感染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相关,每年导致约100万人死亡。迄今为止,尚无能*消除该病毒并为慢性HBV感染提供治疗的特异性方法。为了增进对抗HBV感染的抗体应答反应的了解,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PasteurandInserm)的科学家与瑞士罗氏创新中心(RocheInnovationCenter)合作,从HBV疫苗接种者和自然康复患者血
同时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或会让大脑尺寸变得更大2020/09/03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超过1万名参与者进行研究揭示了抑郁症和焦虑症对机体大脑容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或会对海马体产生一种明显的影响,海马体是大脑中与记忆和学习能力相关的重要区域。相比之下,研究者发现,当抑郁症和焦虑症同时发生时,就会增加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的尺寸,即杏仁核的尺寸。研究者DanielaEspinoza博士指出,很多观察抑郁症对大脑影响效应的研究或许并不能解释抑郁症患者往往也会经历焦虑症这个事实;抑郁症是让人变得衰弱的一种疾病,目前六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者
人工智能帮助预测耐药性超级细菌2020/08/31
在近一项研究中,杜克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已经表明,可以通过对细菌的生长动态进行机器学习分析来区分不同菌株,然后可以准确地预测其他特征,例如对抗生素的抵抗力。该技术具有比当前标准技术更快,更简单,更便宜,更准确的识别疾病和预测菌株行为的优点。在微生物学的研究历史中,细菌鉴定都依赖于生长的培养物并分析所得细菌菌落的物理特性和行为。直到近,科学家才可以简单地进行基因测试。然而,基因测序并不是普遍的,通常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即使具有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的能力,也可能很难将特定的遗传变异与不同行为特征联系起
12345共30页59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