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安徽七部门联合发文 助力制造业绿色升级
2024年08月15日 14:28:59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616

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本省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擦亮安徽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近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举措旨在推动本省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夯实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擦亮安徽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带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持高位运行,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意见》中指出,在打造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方面,要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布局,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采取“赛马”方式、以赛促育,梯次培育“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节能环保、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要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再生资源,发布或推荐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开展应用。加快高端装备领域增材制造、柔性成型、无损检测和拆解等关键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装备开展再制造。
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聚焦氢制备、氢储运、氢动力、氢集成装备和氢安全,做强氢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在交通运输、电力供热、工业等领域创新场景应用。
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提出,以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玻璃、有色金属、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数智、绿色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在钢铁、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建设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绿色低碳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应用和服务。建设安徽省碳计量中心,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供需对接和技术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意见》中还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绿色化发展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统筹运用制造强省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资金,支持以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落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等政策,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意见》的发布为安徽省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安徽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重磅利好!央行将增加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持续支持“两新”政策
今日上午9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2025-05-07 15:26:11 -
日前,云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采取集中会议答辩与部分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大湄公河次区域气象灾害与气候资源重点实验室(筹)”...2025-05-07 13:43:14
-
4月29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基于科学基础大模型的智能科研平台——ScienceOne。Scie...2025-05-07 13:35:07
-
超2300万!2025年第一批科技创新券(仪器类)兑付名单公布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2025年第一批科技创新券(仪器类)兑付名单。经兑付受理、审核和社会公示,确定对254家符合科技创新...2025-05-07 11:22:02 -
《贵州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内容涵盖贵州省内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行业管理、备案、建设、电网接入、运行及监管。2025-05-07 10:51:11
-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2025-05-07 10:24: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