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法规>正文

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温州市出台新政策!
2024年05月10日 15:12:25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7549

近日,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塑温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温州市经信局牵头各产业链共同编制了《温州市新型工业化规划》。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温州市,为浙江省管辖的地级市。该城市海岸线曲折,良港众多,不仅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更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一直以来,温州市全力拼经济、抓项目、抢进度、促落实,经济保持稳进向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据悉,2023年温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9%7.2%6.8%,占GDP比重分别为2.1%41.3%56.6%
 
  近日,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塑温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温州市经信局牵头各产业链共同编制了《温州市新型工业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温州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绘制战略蓝图。
 
  此次出台的《规划》拟定了温州下一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即坚持制造业立市、强市、兴市、富民不动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基本路径,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优化全域产业空间,加快建设全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划》对于温州制造业下一步的产业体系构建也进行了明确。温州要推动传统产业系统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基本盘,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同时,卡位布局低空经济、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构筑未来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温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27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6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到2035年,初步建成全球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全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标杆。
 
  《温州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的出台,不仅展现了温州市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绿色、创新的决心,也彰显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温州制造业必将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圆满收官 2025第21中国(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精彩集锦!

    2025第二十一届中国(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南京科教博览会于3月29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圆满收官。博览会以“科技...
    2025-04-07 11:42:50
  • 最高支持5000万元!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若干措施》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首要任务,提出创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5-03-21 13:11:01
  • 五部门联合发布: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三个目录...
    2025-02-17 09:44:09
  • 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
    2025-02-12 13:06:57
  •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真菌电池

    近日,瑞士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了一种真菌电池,可为农业和环境研究中使用的传感器供电。
    2025-01-15 13:14:44
  • 363.48亿元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达363.4866亿元,推动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及内涵式发...
    2024-12-27 13:19: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