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软组织成像可不只核磁共振 X光亦能见微知著
2020年04月08日 08:52:50
来源:仪器网 点击量:4290

尽管X成像技术具有快速便捷、操作简单以及经济实惠等优势,但在软组织成像方面,与核磁共振和超声波技术相比,X光则表现得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穿透过程中,X光成像容易受软组织、衣物及首饰等的影响,所以只能提供二维平面影像,多用于骨骼健康的粗略预估。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有不少的科学成果都来源于偶然。1895年的某一天,物理学家伦琴在探索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X光,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这种射线,也无法用射线的产生原理进行解释,因此便采用数学中表示未知数的X为其命名,称之为X射线。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意外的发现,不仅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也给医疗诊断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伦桑发现X光的第四天,美国一位医生就利用X射线发现了伤员脚上的子弹,人们立刻领悟到了它对于医学事业的影响,在后来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X光不仅在医学领域大展拳脚,同时也在工业无损检测、电子元件、交通安检、物质理化分析等领域遍地开花。
然而值得一提的,当然还要数它在医学领域的突出贡献。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通常情况下,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要多余肌肉吸收的量),因此穿透人体的X射线量就不同,在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者感光作用就有了强弱之分,可以清楚的显示出人体各部密度分布的信息,经过显影则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结合阴影浓淡、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病理诊断,就能判断人体的某一部分是否正常。
医学诊断中,主要依据的是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及荧光作用。尽管X成像技术具有快速便捷、操作简单以及经济实惠等优势,但在软组织成像方面,与核磁共振和超声波技术相比,X光则表现得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穿透过程中,X光成像容易受软组织、衣物及首饰等的影响,所以只能提供二维平面影像,多用于骨骼健康的粗略预估。
不过,近日一项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上的研究,似乎能使X光的软组织成像技术成为可能。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X光不仅可以对软组织进行成像,而且能提供比核磁共振更高的分辨率,这将有助与更早的发现肿瘤或其它类型的疾病。
来自东北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波在硬组织中移动的速度要比在软组织中移动的速度快,可以向人体发送剪切波,然后使用超声或者MRI等成像技术观察其传播方式,由于肿瘤、病变及硬化的动脉都比周围组织硬,因此该技术可以突出这些疾病的征兆。目前,他们已经使用新的X光方法拍摄出了首批图像,并且得出了它能够识别不同材料刚度的结论。
在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诊断的作用非常重要。现阶段,医学诊断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时主要是依靠影像来完成的,所以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X光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利用,将会为早期肿瘤和病变的识别提供新的途径。
编辑点评:疾病的诊断有难有易。明确诊断结果之后可以有效明确治疗、预后等诸多实用性的信息,继而就可以愈早加以治疗,这对于保障人体生命健康安全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近期的研究成功使用了新的X光方法拍摄出了复杂的医学图像,并且得出了更高的诊断结论,这将有助于医学影像诊断。未来,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委托广东元正招标采购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真空互联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设备,预算1410万元。2025-04-29 10:31:20
-
华中师范大学计划在4~6月采购快速色谱仪、医用冷藏箱、X-射线单晶衍射仪、高分辨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预算超1.5亿元。2025-04-23 15:16:44
-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委托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预算580万元。2025-04-22 09:15:08
-
近日,深圳大学委托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政府采购业务分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
X射线衍射仪等一批设备,预算279万元。2025-04-16 14:34:28 -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委托江苏省华采招标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采购物料动态颗粒图像分析模拟测试系统、物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模拟测试系统...2025-04-16 14:21:04
-
超1.75亿元 湖北工业大学拟更新教学科研设备102台(套)
湖北工业大学拟更新教学科研设备102台(套),预算总投资17520.4万元。涉及仪器设备包括高分辨电子束曝光系统、原子层沉积机、正...2025-04-11 10:22:5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