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正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科技如何助力地震的准确预测
2020年04月07日 10:06:03 来源:仪器网 点击量:4524

据地震台网发布的新闻显示,昨日20时23分,我国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5.6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3.04度、东经98.92度,震源深度10千米。时隔九分钟之后,再次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庆幸的是,此次地震震中周边5公里平均海拔为4661米,附近人员稀少,暂时还没有伤亡报告。

  【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据地震台网发布的新闻显示,昨日20时23分,我国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发生5.6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3.04度、东经98.92度,震源深度10千米。时隔九分钟之后,再次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庆幸的是,此次地震震中周边5公里平均海拔为4661米,附近人员稀少,暂时还没有伤亡报告。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其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以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从而引起地震。从古至今,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都是难以计数的,而且它的威胁也从未停止过。我国历史上早关于地震的描述,是在《竹书纪年》之中“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的记载,距今已有3800多年的时间了。即便是近代以来,地震也一直断断续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19年我国总共发生了20次5级以上的地震,而这些地震导致的灾害直接造成高达59亿元的经济损失。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的地震活动区域也较为广泛。西藏、四川中西部、云南中西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等都是地震频发地带,而这条纵贯南北的地震密集带,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多次强烈地震。例如过去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都曾无情地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但对人类而言,地震是一种无法逃避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各种预防手段来尽可能地降低其带来的损失。虽然以现在的技术而言,我们还无法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准确监测,但我们可以观测与地震活动紧密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和震前征兆,如监测地下水成分、水位与水温、地球磁场、地球重力场、地声、地光等的变化来辅助预测地震是否将会发生,帮助我们做好防御准备。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技术设备、仪器和经验。
 
  然而,上面提到的这种预估通常是地震即将或者快要到来时的判断,往往还没有得出结论,地震就已经来临,来不及降低损失和风险。另一方面,作为辅助判断方式而言,有很多自然事件都会引发这些现象的变化,仅仅依靠这些变化得出的结论并不准确。因此,开发出一种可靠、准确、及时的地震检测系统和技术一直是众多科学家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近日,我国科技大学与地震局合作研发出了一款新的“智能地动”系统。根据相关科研人员介绍,该“智能地动”系统可通过深度学习历史地震数据,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和地震学理论,在准确监测到微弱的地震波信号之后,快速对其进行处理,仅仅需要1—2秒时间就能报出地震震源参数。与传统监测系统相比,具有识别能力强、准确快速、可分析地震成因等优势。
 
  长久以来,地震预报都是一个难以取得进展的研究,这套新的系统将近年来应用愈加广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运用到地震检测中,显著提高了地震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为人们的地震预防带来了新的进展。现如今,科技发展促生出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不断改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地震,人类们未来也许会有不再惧怕的一天。

编辑点评:地震的可怕之处除了破坏力大之外,还有不能有效进行震前预报。地震的持续时间很短,绝大多数不超过半分钟,因此若是不能提前很久进行地震通报,人们根本来不及有效躲避灾害。可如何对地震进行监测才能在地震发生前较长时间内清晰了解地震源和地震时间,仍是当前我们在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立项名单出炉

    日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决策部署,经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现对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
    2025-05-06 14:34:29
  • 我国首台大型光谱望远镜在青海启动建设 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4.4米口径JUST光谱望远镜在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启动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2027年投入观测,2032...
    2025-05-06 13:45:00
  • 新超导电路设计或让量子处理器提速10倍!

    5月6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展示了一种全新超导电路设计,该设计可让量子处理器速度提高10倍。
    2025-05-06 11:26:57
  • 国家能源局发布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 提升能源企业发展动能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公平参与市场,提升能源政务服务水平。
    2025-04-29 11:06:13
  • 加速培育技术创新 国家2025颠覆性创新专项申报指引发布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2025-04-28 10:47:21
  • 推动应急装备创新发展 工信部启动工业领域2025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荐工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启动了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5版)推荐工作,5月12日起开启申报。
    2025-04-25 13:54:5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