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标准>正文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自动测定 紫外荧光法》即将实施
2020年02月28日 17:14:34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6270

标准规定了自动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紫外荧光法,其内容包括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原理、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注意事项。

  【化工仪器网 政策标准】二氧化硫是较为常见的、简单的、具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在大气中,二氧化硫会氧化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容易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是致人死亡,故而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就将二氧化硫列入致癌物清单中。
 
  除了煤和石油都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外,很多工业生产中也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为此,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下,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9年10月24日已经编制完成了《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自动测定 紫外荧光法》。生态环境部也发布公告称该标准已经获得批准,并将于2020年4月24日起实施。
 
  阅读标准后可知,《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自动测定 紫外荧光法》为首次发布,为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引用了HJ 19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 654《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以及HJ 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标准规定了自动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紫外荧光法,其内容包括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方法原理、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注意事项。而这一方法的原理是样品空气以恒定的流量通过颗粒物过滤器进入仪器反应室,二氧化硫分子受波长200nm~220nm的紫外光照射后产生激发态二氧化硫分子,返回基态过程中发出波长240nm~420nm的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样品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与荧光强度成正比。为此,该实验所需的设备有进样管路、颗粒物过滤器、二氧化硫测定仪。
 
  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泄露,并需按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2025-04-30 11:09:56
  • 预算911万元 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采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
    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
    2025-04-25 13:10:20
  • 麦越环境亮剑环博会 展示气体监测治理一体化闭环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
    2025-04-24 14:23:17
  • 三大创新仪器解码多场景环境监测 四方仪器闪耀2025中国环博会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方光电(武汉)仪器有限公司携前沿技术成果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现其以核心传感技...
    2025-04-24 09:33:09
  • 红谱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布局

    红谱科技近日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技术迭代、拓宽产业赛道布局、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还将探索...
    2025-04-22 10:55: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