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双面”微生物(下):微生物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2018年08月21日 15:38:59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9113

微生物检测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或者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是IVD的细分领域之一。将其运用到临床上,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类型、指导用药等。微生物检测在维护食品安全和促进医疗发展上的突出功效使其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近年来,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趋于成熟,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整个微生物检测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微生物检测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或者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是IVD的细分领域之一。将其运用到临床上,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类型、指导用药等。微生物检测在维护食品安全和促进医疗发展上的突出功效使其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近年来,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趋于成熟,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整个微生物检测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微生物检测技术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各种新方法、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各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以及实际运用中大量经验的积累,微生物检测行业获得了的驱动力。
现如今,人们对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诸如细胞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微生物生长途径和调控及其传染变异性等。此外,为了培育出一批专门适用于微生物检测领域的人才队伍,各种针对微生物研究的学科正在形成,例如真菌毒素学、细菌质粒学、微生物分子育种学、重组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子遗传学等。
此外,在现代数学、化学、物理以及各类工程学的推动下,各种新技术也在频频涌现。以往,人们对微生物检测主要采用染色法、培养法和非培养法。这三种方法往往检测时间长、鉴定种类有限、准确度一般以及流程复杂,弊端明显。现如今,人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基于NGS和质谱的微生物检测技术。该技术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变革。据悉,基于NGS和质谱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可实现对微生物的高通量检测,有效缩短检测的整体时间。其次将省去样品培养的环节,直接对微生物本身进行检测。后,该技术对试剂耗材的的使用较少,能够有效的减少物力损耗。
微生物检测技术市场前景大好
我国医疗机构常规临床微生物检测项目有7类,152项,检测的微生物种类有八种: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支原体。其中细菌检测81项,占比为52.5%。华大基因的一位从业人员认为,临床微生物检测的市场空间达到400亿元。2015年,范围内微生物检测占IVD行业份额为18%,在众多细分领域中仅次于POCT,临床对于微生物检测的需求日趋增长。
在食品检测中,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细菌等。这些微生物指标既代表了受检食品的卫生状况,也反映了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水平。其中,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能够体现食品的新鲜程度,可作为食品是否变质的判定依据。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针对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微生物与人类始终处在一种相互依存却又相生相克的关系中。事实上,无论是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亦或是各类仪器设备,都是推动微生物检测行业向前发展的小小齿轮。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整个微生物检测行业有待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2025-04-27 14:41:52
-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就“广医2025年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和金域检验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2025-04-22 09:43:43
-
日前,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关于《温室气体无组织排放监测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的通知,截止时间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