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本网视点>正文

最新产品 Latest productS

查看更多+
“双面”微生物(上):微生物检测技术盘点
2018年08月21日 15:36:19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8086

微生物指的是以细菌、病菌、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为代表的、一切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按照其存生存环境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空间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等。虽然同为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却并不融洽,可谓是典型的“相爱相杀”。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微生物指的是以细菌、病菌、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为代表的、一切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按照其存生存环境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空间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等。虽然同为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却并不融洽,可谓是典型的“相爱相杀”。
 
  微生物致病,是其与人类“相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量新现和再现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大肆蔓延,而人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频频陷入被动的状态,健康状况屡屡受到威胁。而从其与人类“相爱”的一面来看,微生物的存在也并非全无益。颇受人类青睐的奶酪、面包、葡萄酒等,就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对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生产的。除此之外,早由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更是揭开了抗生素在医学界的划时代意义。
 
  为了更好的发挥微生物的积极作用,减少部分微生物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的威胁,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显色培养基检测技术
 
  显色培养基检测技术是一种常规的培养鉴定法,一般用于对沙门氏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H7大肠埃希菌、单增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显色培养基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种属细菌代谢所产生的酶的特异性,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异性酶底物和抑制剂。当具有某种特异酶的细菌与酶底物发生作用时,显色基团会游离出来附着在菌落上,形成颜色独特的菌落。检测人员只需根据菌落的颜色,就能直接对菌属做出鉴定。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快速、简便和节省时间。大多数显色培养基在样品增菌后,分离培养18到24小时,就会产生不同颜色的菌落。研究人员根据菌落的颜色就能做出初步鉴定。此外,显色培养基作为一种典型的确证实验,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大大简化了后续的鉴定步骤。
 
  乳胶凝集反应检测技术
 
  乳胶凝集反应检测技术主要用来检测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和军团菌。其在畜牧业、临床药物应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乳胶凝集反应试验是以乳胶微粒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通过人工方法将抗体包被于与免疫无关的大分子聚苯乙烯或羧化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上。当敏感的乳胶颗粒与待检细菌悬液混合后,迅速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用于筛选可疑菌。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易判读且阴性预测值高。这种方法也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加以辅助,凭借肉眼就能判断,价格相比血清学和病原学要亲民得多。乳胶凝集反应检测技术主要适用于临床检验。
 
  酶联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荧光技术(ELF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酶免疫分析技术。该技术以荧光剂为底物,同时兼具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荧光免疫技术两种方法的优势。
 
  酶联免疫荧光技术通过将已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样本,使得样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相结合、酶标抗体与样本中的抗原结合。其中,加入酶反应的底物被酶开始催化,转化成带有荧光的产物,这种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研究人员依次为依据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ELFA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抗感染能力强等优势,能够一次性实现对多个样品的检测。其在医学检验和食品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磁珠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随着国家对微生物检测的重视,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体系。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微生物检测手段不断更新。为了更好的促进检测技术的发展,实现与先进技术的接轨,我国还需要充实监督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促进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从而建立起一套更为完整的微生物检测体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