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计量大学承办的【2025聚焦人工智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表面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作为智能检测与涂层控制领域的技术专家,工业物理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大会围绕智能制造、AI驱动、绿色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吸引了众多科研院所、高校与汽车为主的制造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在论坛上,工业物理销售工程师杨森以【增强光学干涉(ROI)助力智能表面检测,精准测量推动自动化涂层控制】为题,深入解析了ROI技术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 67%的产品失效事故源于涂层厚度不达标。——来自华南专业检测机构的 10万+案例分析 」
从汽车电泳涂层、光伏导电膜到家电喷涂、建筑钢结构,薄如蝉翼的涂层,往往关乎性能、寿命、成本与安全。而传统测量方法(如千分尺、显微镜、激光)存在测量慢、易破坏、重复性差、数据分散等缺陷,难以满足“高精+高效"的工业需求。
杨森在报告中指出:SpecMetrix膜厚分析系统通过增强光学干涉(ROI)技术,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比如,在某欧洲用户使用SpecMetrix膜厚分析仪后,同原有的两种颇有名气的测厚仪进行了测量结果的对比。原有的两种测厚仪得到的多个测量结果分布比较分散,且分布区间较大,而SpecMetrix膜厚分析仪得到的数据能够非常密集的落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内。
这也证实了SpecMetrix膜厚分析仪的精确性、可重复性以及先进性。
ROI,即增强光学干涉法
SpecMetrix采用先进的多波长干涉+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无需接触、无需破坏即可实现高精度膜厚测量。
多波长干涉法,多波长合成,扩大测量范围
软件界面展示从干涉图到厚度值的实时计算过程
✨ ROI 增强光学干涉法特点:
• 测量精度高:±3%,并已写入 ASTM D8331 标准
• 测量速度快:150次/秒,适配高速产线
• 覆盖范围广:透明层0.75–350μm,着色层0.75–75μm
• 与AI产线兼容:可与多种PLC对接,实现测量-反馈-调控闭环
尤其适用于测量UV绝缘涂层、多孔陶瓷涂层、硫酸盐涂层等“难啃骨头",是真正意义上的非接触、非破坏、亚微米级膜厚检测解决方案。
在本次论坛上,杨森还分享了多个典型应用案例:
一家欧洲领-跑的钢铁制造商在2023年引入了SpecMetrix®在线膜厚分析仪,用于其涂镀产线的实时质量控制。
导入系统后,通过精确测量与数据回馈,该客户成功将平均涂层厚度从原来的 8μm 精准控制至6μm。这不仅优化了材料使用,还显著降低了资源浪费。每减少2μm的喷涂厚度,客户每月即可节省约40,000欧元的涂料成本,在提升产线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作为国内智能制造转型的先驱,华东地区某著名钢铁企业在其3条彩涂生产线上安装了 共计6套SpecMetrix®在线膜厚分析系统,覆盖关键工艺环节。
测量数据通过高速传输协议实时上传至工厂中央监控中心,实现了对涂层厚度的动态管控与全流程追溯。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涂层质量一致性,还为企业建立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该系统已作为样板项目在钢铁行业进一步推广。
在丰田美国工厂的喷涂产线,SpecMetrix®膜厚分析系统被全面部署于关键车身检测工位。每辆车设有4个测量点,均由机械手臂自动完成膜厚探测,实现无接触、高速、无损的车漆涂层测量。
与传统每车需耗费数分钟的人工检测相比,SpecMetrix®的引入将测量效率提升至数秒内完成整车膜厚质量评估,极大地缩短了生产节拍,有效提升了生产自动化程度与质量控制精度。
此外,SpecMetrix还广泛应用于PCB、锂电、家电、金属包装、柔性包装、涂料研发等行业,已成为智能制造“膜厚智控"的行业标准配置。
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快速迈进,如何实现对关键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控、精准控制,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SpecMetrix®膜厚分析系统凭借其非接触、无损伤、亚微米级精度的测量能力,正不断刷新表面检测的技术上限。
在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的同时,SpecMetrix 还能与AI系统深度联动,实时反馈检测数据、驱动工艺优化,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测量闭环。未来,工业物理将继续携手各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涂层质量管理的智能升级,让每一微米都更可控、更高效、更智能。
工业物理拥有旗下SpecMetrix、TQC Sheen等诸多品牌,位于上海浦东和香港都设有演示设备与技术交流空间,欢迎您预约参观,共探膜厚智控的无限可能!
📬 欢迎关注【工业物理】,获取更多智能检测新技术!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