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晶圆电镀设备 芯矽科技
参考价 | ¥ 10000 |
订货量 | ≥1台 |
- 公司名称 苏州芯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品牌 芯矽科技
- 型号
- 产地 苏州市工业园区江浦路41号
- 厂商性质 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 2025/7/14 15:56:48
- 访问次数 40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非标定制 | 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
---|
在半导体研发与封装领域,实验室晶圆电镀设备是实现晶圆级金属化的核心工具,其作用涵盖芯片凸点(Bumping)制备、TSV(硅通孔)填充、RDL(重布线层)镀膜等关键工艺。相较于量产设备,实验室设备更注重灵活性、高精度与科研适配性,为高校、研究所及企业研发团队提供从纳米级互连到工艺优化的全面支持
一、核心功能与技术原理
电化学沉积技术
铜电镀:用于TSV填充、 Damascene 沟槽镀铜,需添加剂(抑制剂、加速剂、整平剂)控制深孔覆盖能力。
金/镍凸点电镀:BEOL(后段互连)中制备微焊盘,要求镀层厚度均匀(误差<±2%)、表面光洁(粗糙度<5nm)。
锡银合金电镀:3D封装中低温互连(如扇出型FOPLP),熔点匹配焊料需求。
通过阴极(晶圆)与阳极的电位差驱动金属离子还原,形成致密镀层。
典型工艺:
特殊场景适配
三维集成(3D IC):高深宽比TSV(直径<10μm,深度>100μm)的底部填充,需脉冲电镀或喷流技术改善深孔覆盖。
晶圆修复:局部电镀修复划痕或缺陷区域,恢复金属层连续性。
材料研究:探索新型镀液(如无氰镀金)、纳米颗粒复合镀层(如石墨烯/铜共沉积)对性能的影响。
二、设备架构与关键技术
模块化设计
多工艺兼容:支持直流电镀、脉冲电镀、循环伏安法(CV)等模式,适应不同材料与结构需求。
小型化腔体:可处理4-12英寸晶圆,兼容切割片、碎片及定制化小批量实验。
精密控制系统
参数调控:电流密度(1-200 mA/cm²)、温度(10-80℃)、pH值(在线监测)独立调节,支持梯度实验。
自动化程序:预设配方库(如标准铜镀液配方:CuSO₄·5H₂O 0.8mol/L + H₂SO₄ 0.1mol/L),支持多步骤连续操作(清洗-活化-电镀-退镀)。
流体与过滤系统
喷流/旋转喷淋:高深宽比结构采用定向喷流(如TSV侧壁镀覆),平面镀层使用旋转喷淋确保均匀性。
镀液循环过滤:0.1μm~1μm多级过滤,去除颗粒杂质;在线补液系统维持金属离子浓度稳定。
检测与安全保障
实时监测:厚度仪(荧光法/X射线)、电阻率测试、光学显微镜(表面缺陷检测)。
安全设计:防腐蚀腔体(PVDF/PP材质)、紧急停机、废液收集与中和处理(如铜回收电解系统)。
三、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
科研与教学
材料研究:开发新型镀液(如石墨烯掺杂铜层)、添加剂(抑制烧焦或枝晶生长)。
工艺优化:模拟产线条件(如高深宽比TSV填充),研究电流波形、温度对应力的影响。
教学示范:晶体管电极制备、微纳加工课程中的金属化步骤演示。
封装验证
扇出型封装(FOPLP):RDL镀金/铜线路,验证焊盘与封装基板的连接可靠性。
芯片堆叠(Chiplet):混合键合前的凸点电镀(如Cu Sn Ag焊料凸点),控制高度偏差<±1μm。
MEMS器件:惯性传感器的金属电极沉积,保障高频信号传输性能。
失效分析与修复
电迁移测试:通过电镀制备窄金属线(宽度<1μm),研究电流承载极限。
缺陷修复:局部电镀晶圆边缘漏电区域或划痕导致的氧化层损伤。
四、技术趋势与挑战
前沿方向
原子层电镀(AEP):结合ALD技术实现单原子层沉积,用于超薄屏障层(如TaN)。
绿色环保工艺:无氰镀金、水性镀液替代传统有毒体系,减少危废处理成本。
智能化控制:AI算法预测镀层均匀性,自动补偿边缘效应(Edge Effect)。
核心挑战
深孔填充能力:TSV孔径缩小至5μm以下时,需解决添加剂吸附导致的孔底空洞问题。
应力控制:铜镀层内应力(>10MPa)易导致晶圆翘曲,需通过退火或阶梯电流缓解。
异质集成兼容性:多材料体系(如SiC、GaN)的镀前处理(如种子层沉积)仍需优化。
实验室晶圆电镀设备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桥梁,其高精度、高灵活性特性。随着chiplet、3D封装等技术的普及,设备需进一步突破深孔填充、异质材料镀覆等难题,同时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为半导体创新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