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在4.5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络上以400千米时速驰骋
2024年12月30日 14:11:41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4604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条条“巨龙”盘踞于山川大地之上,联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这些“巨龙”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铁路。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条条“巨龙”盘踞于山川大地之上,联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这些“巨龙”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铁路。
 
  中国是铁路大国,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给出的数据,中国铁路总里程达15.9万千米。这些铁路凝聚了时代的索引,更见证了中国的跨越发展。而在这之中,还包括了我们引以为傲的运营里程超4.5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络,它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代表了我国铁路运营从追赶到领跑的过程,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的实力体现,直观的体现在长度与速度。正如前面说过的,我国高铁总长度超4.5万千米,跨越了包括平原、丘陵、山区在内多种复杂多样的地势,覆盖了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能够实现这一点,就足以见得我国在高铁建设上的投入。
 
  在此之上,我国高铁还有快的特点。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速度普遍在时速350千米左右,并且这一速度还即将获得突破。随着近日CR450动车组样车的发布,我国高铁的试验时速来到了450千米,运营时速也突破了400千米。并且,这一突破是建立在高度自主化与安全的情况下的。
 
  事实上,自我国大力发展高铁以来,对于相关技术一直在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能力,并逐步实现了高速列车的国产化和标准化。并且目前大部分技术已经实现了自主化,除了极少数的关键零部件仍然需要进口,几乎所有的配套都能在中国国内解决。还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到运营维护,完整的高铁产业配套体系。这为我国高铁一直以来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与此同时,我国还在细节方面,不断发展新的技术。
 
  像这次CR450动车组,就在智能、安全、节能和舒适性上运用了许多新技术。例如列车控制系统首次采用时间敏感网,保证了故障发生时,反应更敏捷、定位更精准、处理更及时。此外列车还采用先进的多级紧急制动控制技术和全息化实时监测系统,确保了列车在高速运行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整车运行阻力的降低和重量的减轻,进一步提高了能源效率。并且,动车组新增辅助驾驶、语音交互、超视距检测等功能来提升司机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当然,高铁跑得快,不单单是车体本身的功劳。关于这一点,又可以回到铁轨本身。事实上,我国在铁轨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铁轨不单单是长,还非常可靠。从最初的木枕到后来的水泥枕、水泥宽枕,再到现在的整体道床,我国在铺设铁轨的时候,始终贯彻了“安全”这个前提。为此,鞍钢、攀钢、包钢、武钢等国内钢企多年来不断努力,产学研多方合作,突破100余项国内外专利技术,最终才生产出了如今每平方米误差不超过3张A4纸厚度,钢轨焊缝少,一致性高的中国高速重轨,供高铁驰骋。
 
  如今,我国的铁路网络还在延伸,高铁覆盖的路线越来越多,出行也越来越便利。与此同时,伴随着CR450的诞生,运行时速400千米的高铁或许也距离我们不再遥远,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快速、安全的高铁出行,更值得为其感到自豪。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我国首支纯电拖轮船队亮相海州湾畔 为智能绿色港口提供“连云港样本”

    “云港电拖”每艘的年综合运营成本较同马力燃油拖轮能节省近300万元,替代同马力燃油拖轮后,每艘每年可减少近900吨二氧化碳排放。依...
    2025-04-24 09:11:32
  • 加速人才引进 浙江面向全球招募4855个博士后岗位

    为了更好的为省内科技创新工作与产业创新工作提供支持,浙江省再次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面向海内外发布2025年博士后岗位需求...
    2025-04-18 17:33:59
  • 人优我强 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再获突破

    近日,我国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再获突破,实现了从优到强的跨越,为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04-18 13:47:01
  • 电子产品并不会让思维退步 新研究打破“数字痴呆症”假说

    数字痴呆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且也有大量的研究佐证这数字产品对于大脑功能的影响。但是同样也有研究人员发现,数字痴呆...
    2025-04-16 13:38:18
  • 6G成为关键词 能否带来发展新动能

    当下的5G时代,5G与AI的融合已经是热点领域,如今颇受关注的智驾汽车、智慧医疗等产业,基本都是基于该领域诞生并完善的。但与此同时...
    2025-04-11 13:07:59
  •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我国在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其中就针对全链条监管存在缝隙漏洞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2025-04-10 16:20:1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