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6月IPO撤单破百 严监管下企业上市遇冷
2024年07月01日 15:36:27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宋池 点击量:5792

6月IPO市场掀起“撤单潮”,106家拟上市企业终止审核创历史纪录,导致排队企业数量减半至467家。市场监管趋严,企业质量受严控,IPO审核更趋严格。

  【化工仪器网 时事热点】随着资本市场的监管趋严,6月份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罕见的IPO“撤单潮”。之前在《IPO新规发布引发“撤单潮” 多家仪器相关企业终止IPO》中,化工仪器网已报道沪深北三交易所已有20多家企业终止IPO。而6月结束后,据第一财经统计,当月已有106家拟上市企业终止了IPO进程,这一数字创下了单月项目撤回数量的历史新高
 
  此轮“撤单潮”的直接后果是IPO排队队伍的急剧缩水。Wind数据显示,当前IPO排队企业总数已降至467家,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超过50%,仅剩当时961家的一半。撤单现象频发,加之新受理企业的数量未能及时补充,共同加剧了这一趋势。
 
  分析指出,企业终止IPO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大方面:一是全球经济环境波动导致众多企业经营业绩受到冲击,特别是营收与利润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上市财务指标。二是新近实施的发行上市规定,尤其是“新国九条”,对拟上市企业的财务健康度、合规性以及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企业因不符合新规或需补充调整材料而被迫撤单。
 
  具体到各板块,主板成为此轮撤单的重灾区,尤其以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最为显著,总计47家企业撤单,数量远超其他板块;创业板和科创板紧随其后,撤单数分别达到32家和20家;而北交所的撤单数量相对较少,仅为7家。这些企业原计划募集的资金总额高达926.8亿元,其中不乏单个企业拟募集资金超过30亿元的大额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已经过会的企业也加入了撤单行列,其中包括12家创业板企业和1家科创板企业,它们中的多数在过会后并未能提交注册或注册进程受阻,业绩下滑成为它们最终放弃冲刺上市的关键因素。例如,微策生物早在2022年7月就成功过会,但一直卡在注册环节。在提交注册申请后,因预计2023年度业绩大幅下滑而选择撤回注册申请。
 
  随着拟上市企业主动或被动撤单数量的激增,以及新增排队企业的减少,IPO市场的整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中止审核状态的企业占比接近60%,且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虽仍为排队企业最多的板块,但主板、北交所和科创板的排队企业数量亦不容忽视,反映出在更严格的审核环境下,各板块面临的挑战各有不同。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IPO市场将更加注重企业的质量和持续盈利能力。对于拟上市企业而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贵州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内容涵盖贵州省内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行业管理、备案、建设、电网接入、运行及监管。
    2025-05-07 10:51:11
  • 十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深入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目标
    2025-05-07 10:24:20
  • 支持仪器仪表关键技术攻关!工信部部署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

    工信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要落实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低空装备等领域政策措施,支持仪器仪...
    2025-05-07 09:58:22
  • 预算198万 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采购2025年度仪器设备

    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2025年度仪器设备采购,预算198万元,采购项目名称为2025年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2025-05-07 09:34:00
  • 绿色转型 从快递包装开始

    为填补我国在快递包装治理方面的制度空白,最新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发布,并将于6月1日施行。
    2025-05-06 16:44:28
  • 一季度我国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

    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1.4%。
    2025-05-06 16:35:04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