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让伤口愈合 人造电子皮肤的重要一步
2023年06月05日 11:33:49 来源:化工仪器网 作者:小王 点击量:7553

人造电子皮肤是目前材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从功能性角度来说是用于构建一个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的系统。此外理想的人造电子皮肤一般具备结构简单、可塑性强等优点。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人造电子皮肤是目前材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从功能性角度来说是用于构建一个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的系统。此外理想的人造电子皮肤一般具备结构简单、可塑性强等优点。
 
  而得益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柔性压力传感器与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出现,让人造电子皮肤能够像传统皮肤一样感知物体的体积、重量、温度。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如今的人造电子皮肤甚至还实现了将传感器信号转化为大脑信号,提升了电子皮肤稳定性和续航的同时,也扩宽了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使用前景。
 
  但即便如此,相较于人类皮肤,人造电子皮肤依旧存在许多难题,例如“愈合”能力。人类的皮肤之所以不可思议,除了强大的触觉感知能力外,应对小伤口的自愈能力也很关键。事实上,这个自愈的过程比看起来的要复杂许多。人的皮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结构,内部分了好多层,在愈合的过程汇中不同的细胞分工明确,皮肤会在每一层有选择的愈合,并且重建神经组织,从而恢复整体功能。
 
  可人造电子皮肤却不一样。人类的皮肤是人体的一部分,但是人造电子皮肤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没有复杂的组织结构来调节自愈的过程,也没有办法模仿细胞增殖重构的过程。但这并不代表电子皮肤无法自我修复,因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的人造电子皮肤。
 
  据悉,这种皮肤模仿了人类皮肤的多层结构,通过每层薄至1微米的功能各不相同的功能层来构成“人造皮肤”,每层的主干采用聚丙二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种聚合物材料组成,这两种材料之间通过动态氢键定期连接。由于聚丙二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不混溶,并且都具备加热后变软流动,冷却后凝固的特点。因此当这种皮肤受损后,经由温度的变化便会慢慢的自愈。根据测试结果来看,室温下,“人造皮肤”愈合大概需要长达一周的时间,如果加热到70℃时,愈合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天以内。
 
  当然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投入到商品上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事实上机器人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触感有温度的机器人或许短时间依旧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让人造电子皮肤实现自愈对于智能产品发展的意义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这项技术一定程度上为智能电子产品实现损伤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也为未来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湖南出台新规!力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湖南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
    2025-05-09 14:30:18
  • 覆盖19个细分领域 《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

    5月8日,由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再制造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唐山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5)...
    2025-05-09 13:57:51
  • 2025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申报进行中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发布《2025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申报通知》,其中申报时间明确为2025年1月1日-2025年6月3...
    2025-05-09 13:27:49
  • 仪器仪表类共8家 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公布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经自愿申报、地方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程序,共选出242家...
    2025-05-09 13:27:34
  • 守护安全“边际线” 全链条监管护航特种设备安全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规则》等系列文件,以此来加...
    2025-05-09 13:16:05
  • 四川省征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攻关需求

    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征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攻关需求的通知》,现公开征集攻关需求。
    2025-05-09 10:35:2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煤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线上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