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技术指导>正文

电缆路径仪特点及工作原理介绍
2020年10月22日 16:43:50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143

电缆路径仪具有路径查找、埋深测试、电缆识别、故障点定位四项功能于一体的性能,一人操作,一次完成。该类仪器的研发生产在国内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从早期的电桥到近期的时域现已发展到二次脉冲(多次脉冲)、三次脉冲,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供、用电部门带电寻径、带电识别的问题;解决了故障电缆准确路径寻测难的问题;解决了电缆死短路无法定点的问题;开辟了电缆寻径、故障定点新领域,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国的垄断。

  【化工仪器网 技术指导】电缆路径仪具有路径查找、埋深测试、电缆识别、故障点定位四项功能于一体的性能,一人操作,一次完成。该类仪器的研发生产在国内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从早期的电桥到近期的时域现已发展到二次脉冲(多次脉冲)、三次脉冲,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供、用电部门带电寻径、带电识别的问题;解决了故障电缆准确路径寻测难的问题;解决了电缆死短路无法定点的问题;开辟了电缆寻径、故障定点新领域,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国的垄断。
 
  接下来,小编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电缆路径仪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一、产品特点:
 
  1.便携轻巧,使用方便,充电电池供电,一人即可操作,四项测试一次完成。
 
  2. 数字化设计,软件控制,性能稳定、可靠。
 
  3.大屏液晶界面,中文显示,一看就懂,易学、易会。
 
  4.所测信息以数字大小、光栅长短、声音缓急三种方式提供给操作者,使测试过程轻松自如。
 
  5.发射机恒功率输出、自动匹配,保证本机工作在状态。内置欧母表功能,自动测量电缆对地及相间的环路阻抗,可协助判断故障性质。
 
  6.具有背光功能,适应夜间操作。
 
  二、工作原理:
 
  1.电磁感应: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由发射机产生电、磁波并通过不同的发射连接方式将发送信号传送到地下被探测金属管线上,地下金属管线感应到电磁波后,在地下金属管线表面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就会沿着金属管线向远处传播,在电流的传播过程中,又会通过该地下金属管线向地面辐射出电磁波,这样当地下管线探测仪接收机在地面探测时,就会在地下金属管线正上方的地面接收到电磁波信号,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弱变化就能判别地下金属管线的位置和走向。
 
  2.此原理实现的条件:首先,要有能发出足够电能的信号源,在具备传输电能的线路中形成电流,电流在流动过程中又在该线周围产生磁场;其次,要有能接收这一特定磁场的电路,把磁场的变化过程以电信号形式显示出来。
 
  3.跨步电压:首先,要保证线路中的电能有流向大地的点(漏电点),在此点周围就会形成电场,它以漏电点为中心以电势的形式,均匀递减向外扩散,同一圆周电势相等。其次,要有能检测电势差的电路,测出等电势圆周,圆心即为漏电点(电缆故障点)。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立项名单出炉

    日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决策部署,经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评审并公示,现对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
    2025-05-06 14:34:29
  • 我国首台大型光谱望远镜在青海启动建设 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4.4米口径JUST光谱望远镜在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启动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2027年投入观测,2032...
    2025-05-06 13:45:00
  • 新超导电路设计或让量子处理器提速10倍!

    5月6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展示了一种全新超导电路设计,该设计可让量子处理器速度提高10倍。
    2025-05-06 11:26:57
  • 国家能源局发布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 提升能源企业发展动能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公平参与市场,提升能源政务服务水平。
    2025-04-29 11:06:13
  • 加速培育技术创新 国家2025颠覆性创新专项申报指引发布

    近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引》。
    2025-04-28 10:47:21
  • 推动应急装备创新发展 工信部启动工业领域2025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荐工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启动了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5版)推荐工作,5月12日起开启申报。
    2025-04-25 13:54:57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