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标准>正文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意见征集
2020年06月17日 14:27:18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738

国内也有钨铁的相关标准,但《钨铁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颁布实施于1988年,距今已有30 多年,其文本表述形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要求,为了适应贸易往来,规范检验标准,保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促进与标准惯例接轨,对标准进行修订迫在眉睫。

  【化工仪器网 政策标准】钨铁作为炼钢和铸造业中钨元素的加入剂,是生产特殊钢的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可使钢的延伸率减少程度不大的同时,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且钨对钢的高温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影响,能提高其耐热性及回火稳定性。
 
  国内也有钨铁的相关标准,但《钨铁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颁布实施于1988年,距今已有30 多年,其文本表述形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要求,为了适应贸易往来,规范检验标准,保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促进与标准惯例接轨,对标准进行修订迫在眉睫。
 
  日前,《钨铁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标准已经由吉铁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修订完成,目前正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标准意见征求时间截止至2020年8月12日。
 
  据悉,标准是起草组在广泛参阅了、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参照了JIS G 1316:1998 《钨铁化学分析方法》和我国国家标准GB 7731.10-1988《钨铁化学分析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后进行的。与原标准相比,主要变化有:将测定范围从0.025%-0.400%改为0.010%-0.400%;将试料称样量由称取0.800-1.000g 改为称取0.80g试料,精确至 0.001g;增加了允许差分段及相应允许差,当碳含量(质量分数)在0.010%-0.025%时,允许差为0.0040%。
 
  红外线吸收法具有理论成熟、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可靠等优点,而标准中该方法的原理是试料于高频感应炉的氧气流中加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由氧气载至红外线分析器的测量室,二氧化碳吸收某特定波长的红外能,其吸收能与其浓度成正比,根据检测器接收能量的变化可测得碳的质量分数。为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标准中也明确了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红外线吸收定碳仪、洗气瓶、干燥管、高频感应炉、控制系统、天平以及一般实验室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且因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相信本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将更适应钨铁贸易的发展,继而可以给我国的钨铁生产和使用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钨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基于“铠甲”传感材料的抗硫中毒的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解决方案。
    2025-04-30 11:09:56
  • 预算911万元 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采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

    近日,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甘肃中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为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提升采购车载 VOCs 监测系...
    2025-04-30 09:30:04
  • 预算794.8万元 伊犁哈萨克生态环境局采购一批细颗粒物检测仪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就“伊犁州细颗粒物组分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布招标公告,预算794.8万元。
    2025-04-25 13:10:20
  • 麦越环境亮剑环博会 展示气体监测治理一体化闭环

    上海麦越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M-2060S恶臭在线监测系统、M-2060P便携式检测系统及废气治理项目亮相第26届中国环博会,展示了...
    2025-04-24 14:23:17
  • 三大创新仪器解码多场景环境监测 四方仪器闪耀2025中国环博会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气体成分及流量测量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方光电(武汉)仪器有限公司携前沿技术成果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现其以核心传感技...
    2025-04-24 09:33:09
  • 红谱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布局

    红谱科技近日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技术迭代、拓宽产业赛道布局、拓展全球销售渠道,还将探索...
    2025-04-22 10:55: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