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本网视点>正文

恒温控制系统享誉 LAUDA传承经典不断革新
————访LAUDA总裁Dr.Gunther Wobser
2018年11月15日 11:07:13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作者:MM 点击量:7784

市场决定技术,技术未来。在科学仪器市场蓝海扩容的大背景下,温度控制系统行业方兴未艾,一路发展乘风破浪。日前,在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温度控制仪器和设备制造商劳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AUDA”)盛情赴约,向业界大方展示了公司独特的技术魅力和品牌新形象。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市场决定技术,技术未来。在科学仪器市场蓝海扩容的大背景下,温度控制系统行业方兴未艾,一路发展乘风破浪。日前,在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温度控制仪器和设备制造商劳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AUDA”)盛情赴约,向业界大方展示了公司独特的技术魅力和品牌新形象。
 
LAUDA总裁Dr. Gunther Wobser接受本网专访
 
  恰逢盛展,中国化工仪器网有幸采访到Dr. Gunther Wobser 主席兼CEO of LAUDA DR. R. WOBSER GMBH & CO. KG。Dr. Wobser就LAUDA品牌新形象、市场战略推进计划以及在中国市场发展情况等方面发表一番见解。
 
  新设计新形象
  全新logo与品牌内涵相得益彰
 
  今年4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Analytica上,东道主的LAUDA以全新的logo特装登场,十分耀眼。时隔半年的Analytica china 2018现场,LAUDA全新形象与用户再次会面,为用户呈现众多惊喜。
 
  专注恒温设备领域,LAUDA已有超过62年的历史,拥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和市场经验。技术创新永不止境,LAUDA奋勇向前从未松懈。Dr. Wobser表示,公司大概每经历25年就会进行商标更新和变革。现在,有如此完整的温度控制产品和系统,也是给用户一个崭新的面貌的时候了。并且,LAUDA从今年6月开始设计新产品,明年即可正式发货。
 
  谈及LAUDA,Dr. Wobser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喜欢公司的名称,LAUDA,在拉丁语中是赞扬的意思,而在汉语中为长兄的意思,我觉得这个意思不错。因此我们保留公司的名字,但是商标设计等则更符合时代的标准,包含新的字体等。
 
  据Dr. Wobser介绍,LAUDA次使用温度圆环来作为品牌的标识,意义不凡。温度圆环代表冷和热的交替,正是LAUDA生产温度控制产品,提供非常温度控制的内涵意义所在。温度的冷热循环,如冷却的液体和产品接触并带走产品的热量,像一个循环的过程,并且看上去很美观。这个不仅是品牌的商标,更代表温度的传递和循环,也代表LAUDA是的温度控制产品的厂家。
 
  储备人才 培养精英
  新LAUDA学院正式开放
 
  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愈来愈表现为对人才的培育。Dr. Wobser韬光养晦,LAUDA始终非常注重员工的培养。为了不断地开发员工潜能,为未来发展做充分准备,2017年,新LAUDA学院正式开放。
 
  在Dr. Wobser看来,随着公司的成长,需要吸纳更多的人才,培养更的员工,教育很重要。同样,产业工人也不容忽视。LAUDA公司所在地,年轻人的失业率低于3%,这意味着,培养员工就是为LAUDA自身发展储备人才和资源。
 
  吸引新员工是LAUDA开拓市场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在此次展会期间也接触了一些行业精英,寻找适合的区域销售经理,来负责亚洲区的经营。而这个对于普通的员工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何运用数字化等新科技,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都离不开对员工的培养。”Dr. Wobser解释道。
 
  与寻找合适的员工并思考如何培养的HR所不同的是,新LAUDA学院则是在市场上寻找好的导师、培训师和课程。迄今为止,收获颇丰。例如,LAUDA要想保持革新,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上首先需要早期和用户互动。这个是LAUDA学院教授员工的一项技能。当然,这适用于 LAUDA培养用户群体的任何时期。
 
  硅谷创新实验室赫然启动
  LAUDA新公司聚力蓄势
 
  在美国硅谷,LAUDA建立了创新实验室。Dr. Wobser直言,在硅谷一年的时间里,除正常管理LAUDA的日常工作外,同时,还耗费大量时间去了解获悉硅谷的市场新况,学习创新精神。创新实验室建立之初,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可参考复制的模板,自己会去做很多的前期调研和思考工作。
 
  “大概6个月的时间,我开始雇佣位员工,创新实验室的位女士作为我们的执行总监。目前,我们招聘了一共3个人。他们主要负责一些新想法的实现,不一定要和我们的核心业务相关。这些想法会直接进入到创新实验室,他们会丰富这些想法的内容,和用户讨论创新思维。”不难看出,Dr. Wobser认为任何出奇新意的想法都可能会对产品的研发产生影响,或促进产品线的扩展和新产品的诞生,又或者是新的公司,其本人更乐意称之为公司探索。
 
  在中国 为中国
  LAUDA成就用户 正在腾飞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经济化趋势更加不可阻挡。我国科学仪器市场需求日趋旺盛,越来越多的国外仪器公司开始重视仪器“本土化”,LAUDA也是如此。2008年,LAUDA进入中国市场,十年间,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市场表现。
 
  而关于LAUDA中国建立的初衷,Dr. Wobserb向我们娓娓道来。2012年,LAUDA组织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市场调研活动“聚焦亚洲”。顾名思义,Dr. Wobser认为LAUDA在亚洲的覆盖率太低了。“如何去改善在亚洲的业务,我和一位上海顾问一起完成了这个项目,一是要有适合亚洲市场的产品,二是要有一个较强的机构可以支持我们用户和经销商。就这样,两年后成立了LAUDA中国。今年是其成立的10周年。”
 
  十载砥砺奋进,十载悉心耕耘。由中国研发人员来参与,本地生产加工的新产品层出不穷,通过质量控制、帮助建立产品线等,保证生产德国品质产品的同时,又能有效控制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等,这些有效提升LAUDA 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远不至此,LAUDA的子公司劳达科技和中国的新星公司宁波科技仪器NB-SI发展同样出类拔萃。而由LAUDA科技自主生产的产品,正透过LAUDA的销售渠道来向市场输送,反响极好。LAUDA中国对于LAUDA而言,是市场推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成就之一。
 
  “这与LAUDA总公司一样,我们有500名左右的员工,三分之一的人在海外工作。我们有12个子公司,4个研发和生产厂,其中一个在德国总部,另外三个在海外。这正是LAUDA化的一个主要表现,这个和15年前截然不同。”Dr. Wobser 进一步解释道。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投资,德国LAUDA正在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上的声誉,不断扩大在欧洲和海外主要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仅仅在过去的15年里,LAUDA就把一个完全技术导向、德国市场导向的公司,打造为一个化用户为中心的生产商,这让市场对LAUDA中国的表现十分期待。在欧洲,LAUDA是同类产品的者,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相信LAUDA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超4500万!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采购环境监测仪器

    近日,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就“乌拉特后旗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工程”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4595.496万元。
    2025-04-21 09:54:19
  • 预算346万 石河子大学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石河子大学就“石河子大学红花产业研究院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验专用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346.236...
    2025-04-18 09:35:53
  • 玉衡星曜-烔创科技携电池测试箱惊艳亮相CESEE2025

    南京烔创科技有限公司携电池恒温测试箱-YH-SPX-80D等精良产品惊艳亮相,以硬核科技实力诠释中国智造的创新魅力。
    2025-04-02 11:10:12
  • 预算132万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就“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食品实训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32.46万元。
    2025-03-18 09:55:52
  • 吉林省公布2024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项目(第二批)名单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4年度吉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项目(第二批)名单,涉及全自动...
    2025-02-24 11:39:08
  • 液质联用仪、CO2培养箱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购仪器设备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检验科、临床生物样本中心、生殖医学中心、感染控制中心一批设备采购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
    2025-01-03 22:54:5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