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限汞势头不减 检测仪器市场迎来机遇
2018年06月05日 13:39:18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作者:WYQ 点击量:9354

作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元素,汞在化工、仪器仪表、电池、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随着限汞政策趋严,多个领域的汞检测需求必将迎来大幅上升,测汞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直接测汞仪、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相关仪器的市场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相关仪器厂商当趁此良机,加快发展,不断研发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仪器设备,并竭力提高产品质量,以此争夺市场份额。
【中国化工仪器网 本网视点】众所周知,汞及其化合物毒性很高,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危害极大。曾发生多起汞污染事件,日本熊本县、伊拉克的汞污染事件均造成多人死亡。我国拥有丰富的汞矿资源和较长的开采历史,由于采矿冶炼技术简单,环境治理意识不强,汞污染情况相当严重,空气、水域、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曾受到损伤。
汞污染问题突出 引发关注
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加速,汞污染问题引起了的关注。2013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汞条约外交会议在日本熊本市召开,会议通过了旨在控制和减少汞排放量的《水俣公约》,中国成为该公约的首批签署国。2016年4月,我国决定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公约自2017年8月16日起在我国正式生效。2016年11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汞污染治理工作做了基本部署,明确提出加强汞污染重点行业排放控制,减少产品用汞量,逐步停止原生汞开采和添汞产品使用。
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不断完善汞检测标准,扩大含汞产品的检测范围。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德国、韩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行业标准,以整治汞污染事件和规范汞检测市场。2017年,我国《测汞仪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此后,《水质 烷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工业-汞冶炼》《氯乙烯合成用低汞触媒GB/T31530-2015》等政策标准相继出台,限汞工作正逐步展开。
防治政策趋严 汞检测市场迎来机遇
眼下汞污染防治趋势不断见涨,作为《水俣公约》首批缔约方,我国势必承担起相应的履约责任,为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毋庸置疑,汞污染控制问题接下来将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我国限汞政策、检测标准必将不断出台完善,与此同时,随着汞检测技术不断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汞检测市场将迅速步入发展新阶段。
当前,我国主要运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来进行汞检测。聚光科技、雪迪龙、吉天仪器、开元仪器等国内企业立足汞检测行业,为汞检测市场提供了多款性能优良的测汞仪器,为我国的汞监测工作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撑。开元仪器的5E-HGT2320型号全自动测汞仪、聚光科技的CEMS-2000 B Hg烟气汞连续在线监测系统、南京科捷全自动间歇泵进样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元素,汞在化工、仪器仪表、电池、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随着限汞政策趋严,多个领域的汞检测需求必将迎来大幅上升,测汞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直接测汞仪、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相关仪器的市场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相关仪器厂商当趁此良机,加快发展,不断研发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仪器设备,并竭力提高产品质量,以此争夺市场份额。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将复杂的经典折纸图案Miura-ori融入到了陶瓷框架,设计出一种特殊的具备复杂折叠结构的陶瓷材料。并且...2025-04-30 11:51:25
-
近日,塔里木大学就“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项目(三期)”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20万元。2025-04-27 09:13:22
-
近日,广州大学就“广州大学202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02.838万元。2025-04-25 09:12:20
-
上海蓝华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携多款水质监测领域的创新产品惊艳亮相中国环博会,成为现场备受瞩目的焦点。2025-04-24 14:36:47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修订发布《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GB/T 32366—2025)国家标准,旨...2025-04-17 13:52:02
-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发布了2025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拟立项项目的公示名单,共包含216个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2025-03-13 13:51:36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