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监测检测技术齐飞,水质重金属污染遭遏制
2018年02月07日 15:13:02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12028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当下,我们不但承载着产业腾飞的重担,也扛起了更加沉重的环境负担!多年的经济重压下,重金属水体污染悄然成为各发达地区的环境隐患和难以言明的痛。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当下,我们不但承载着产业腾飞的重担,也扛起了更加沉重的环境负担!多年的经济重压下,重金属水体污染悄然成为各发达地区的环境隐患和难以言明的痛。
  
  水质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
  
  重金属污染极易对水生态系统产生危害,通过食物链富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我国部分城市的包括饮用水水源在内的地表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污染较严重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甘肃、陕西等省;污染水体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铬、锑、砷、铊、铜、铅等。
  
  老百姓们都十分关注水质重金属污染,从“环保法”出台后,实际上业内已经有所变化,大家都在寻找更合适的解决方案。直到今天,重金属污染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水体污染遏制还需监测先行
  
  想要治理重金属污染水体还是要监测现行,水质重金属监测仪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十分重要。水质重金属监测仪可广泛应用到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口水质重金属监测,以及江河湖泊等水体环境重金属的在线监测,为水质重金属污染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助力环境保护。
  
  在线监测是构建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规范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常用的在线水质重金属监测技术包括比色法、阳极溶出法和电位滴定法。针对从水质监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水质监测的效率并扩大水质监测的范围,也有利于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保障。
  
  重金属水体污染防治还需检测助力
  
  水质重金属检测仪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质检测的困难,可实现多个重金属元素的同时在线分析,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可准确测量各种水质中重金属元素;同时设计的液路系统,不会造成采水管路的堵塞,维护量少。
  
  随着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化以及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后造成难以修复的危害,其正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鉴于重金属离子检测分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便携、智能、便于检测的仪器是分析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监测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防治遏制重金属水体污染带来了新方法,可以预见的是,以污染源监测为主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形成,“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环保规划的核心,为重金属水质监测检测领域带来里程碑式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2025年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工作启动

    广东省正式启动2025年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征集工作。
    2025-04-16 13:26:32
  • 2025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正式实施

    2025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共38项,聚焦各专业领域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涵盖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
    2025-04-15 09:21:54
  • 微量水分析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镇海基地二期项目异壬醇装置在线色谱仪12台及微量水分析仪4套,项目编号:0712-244042403018/02,招标范...
    2025-03-21 11:50:43
  • 预算132万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采购实验室设备

    近日,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就“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食品实训设备购置”项目发布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132.46万元。
    2025-03-18 09:55:52
  • 溧水:“智慧大脑”为水库精准防汛增添“防护墙”

    近日,南京市溧水区老鸦坝水库管理所联合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高区、溧水区白马镇,在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组织进行了一场系统的水库防洪预演...
    2024-06-25 13:49:35
  • 吉林石化在线微量水分析仪中标结果公告

    项目名称:吉林石化在线微量水分析仪,项目编号:0720-2440zbzx0077,招标范围:微量水分析仪 数量:7 套,招标机构:...
    2024-05-24 11:12:3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高品质供水水质分析与检测技术线上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