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进行很多的诊断检查,仍有高达39%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没有明确的病因,因此,被归类为隐源性卒中。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隐源性卒中有多个未解决的问题,zui重要的是卒中二级预防。多项研究显示,隐源性卒中后*年复发性卒中发作的发生率较高(≤30%)。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的高发生率和临床影响使其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隐源性卒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其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随着取栓装置引入至急性卒中治疗中,可供组织病理分析的人类血栓容易获得。高度有效的支架取栓器的后续发展和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机械取栓术治疗,使可供分析的血栓样本越来越多。
zui近,Stroke杂志发表了一项初步研究,评估了卒中患者的基本血栓形态,并分类主要血栓组成,如纤维蛋白/血小板(F/P)与红细胞和白细胞。对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血栓(经机械血栓切除术获取)进行的组织病理分析,可能会提供一些有关潜在病理的信息。这项研究对卒中病因和血栓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以确定可能有助于辨别隐源性卒中病因的具体模式。
研究收集了145例连续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血栓,经颅内机械再通获取。利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标本定量分析主要成分的相对分数(红细胞和白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比较不同卒中亚型(由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标准定义)的这些数据,以及额外的临床和介入性参数。
结果发现,心源性卒中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主要血栓组成显著不同。相比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血栓,心源性卒中患者的血栓纤维蛋白/血小板的比例较高(P=0.009),红细胞较少(P=0.003),白细胞较多(P=0.035)。在血栓组织学与介入和临床结局参数方面,隐源性卒中显示与心源性卒中有很大重叠,但与非心源性卒中没有关联。
血栓成分的定量评价可能有助于区分不同卒中病因。研究结果支持大多数隐源性卒中是心源性的这一概念。
编译自:Thrombus Histology Suggests Cardioembolic Cause in Cryptogenic Stroke.Stroke. May 19, 2016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