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肠道杆菌的形态、培养特征
(一)形态观察
1.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标本)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球杆菌,两端纯圆,呈现分散排列。
2. 伤寒杆菌(革兰氏染色标本)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球杆菌,散在分布。
3. 痢疾杆菌(革兰氏染色标本)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培养特性
1.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中等大小、灰白、半透明,边缘整齐光滑之菌落,有特殊气味。在EMB平板上菌落呈现紫黑色,有金属光泽。在MCK平板上菌落呈红色。
2. 伤寒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菌落为园形,中等大小、灰白、半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在EMB平板上,菌落较小,无色半透明。在MCK平板上菌落较小,无色半透明。
3. 痢疾杆菌:菌落特征同伤寒杆菌。
二、粪便标本中肠道病原菌分离鉴定
粪便中的细菌种类很多,要检出病原菌,通常应用具有选择性或鉴别性的培养基,其特点是此类培养基中除含有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抑菌剂和指示剂。可选择性的抑制沙门氏杆菌和痢疾以外的其它肠道杆菌生长,指示剂则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生化特性。其检验程序如下。
(一)标本采集
采取标本时应注意病情和病程,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之前,选取脓血或粘液部分。取材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将本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中。
(二)分离培养
【材料】
EMB平板,MCK平板。
【方法与结果】
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粪便标本,以分离划线法接种于EMB平板或MCK平板上,置37℃培养18-24小时,观察平板上的菌落,依据其大小,透明度和颜色等特点,初步识别可疑致病菌和非致病菌菌落。
三)初步鉴定
【材料】
双糖铁培养基
【方法与结果】
将可疑菌落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中,经37℃培养18-24小时,观察培养基变化。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