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操作使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细胞自噬染色实验的操作步骤与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来源: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31日 15:52  

百欧博伟生物:细胞自噬(autophagy)的染色实验通常依赖于荧光探针或抗体标记,以观察自噬体(autophagosome)或溶酶体(lysosome)的动态变化。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细胞自噬染色实验步骤,包括MDC染色、LysoTracker染色和自噬检测试剂盒等方法。

 

一、MDC(Monodansylcadaverine)染色

 

原理:MDC是一种疏水性荧光染料,可选择性标记自噬体膜的脂双层结构。

 

步骤:

 

细胞处理:

 

将细胞接种于共聚焦培养皿或细胞爬片中,待其贴壁后,进行自噬诱导或抑制。

 

染色:

 

配制MDC工作液(终浓度50 μM,用无血清培养基或PBS稀释)。

 

吸去原培养基,加入MDC工作液,37℃避光孵育15-30分钟。

 

洗涤:

 

吸去染色液,用预热的PBS轻柔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去除未结合的染料。

 

观察: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335 nm,发射波长525 nm)。

 

注意:MDC染色需活细胞观察,避免固定(固定会破坏自噬体结构)。

 

二、LysoTracker染色(溶酶体标记)

 

原理:LysoTracker标记酸性细胞器,用于观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步骤:

 

细胞处理:

 

MDC步骤,诱导或抑制自噬后,准备染色。

 

染色:

 

LysoTracker Red或 Green(终浓度50-100 nM)用培养基稀释,避光条件下37℃孵育30分钟。

 

洗涤:

 

PBS洗涤3次,去除多余染料。

 

固定(可选):

 

若需固定,用4%多聚甲醛固定15分钟,PBS洗涤后封片。

 

注意:LysoTracker适用于活细胞或固定后细胞,但固定可能影响溶酶体酸性环境。

 

三、CYTO-ID® 自噬检测试剂盒(特异性标记自噬体)

 

原理:CYTO-ID® 是一种绿色荧光染料,特异性标记自噬体膜,不与溶酶体结合。

 

步骤(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以下为通用流程):

 

细胞处理:

 

诱导或抑制自噬后,用预热的PBS洗涤细胞1次。

 

染色:

 

加入CYTO-ID® 染色液(1:1000稀释于培养基或缓冲液),37℃避光孵育30分钟。

 

洗涤:

 

1× Assay Buffer洗涤2次,每次5分钟。

 

核染色(可选):

 

加入33342(1 μg/mL)染色5分钟。

 

观察:

 

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检测(CYTO-ID® Ex/Em=480/530 nm)。

 

优势:适用于活细胞、高特异性、可定量分析。

 

四、免疫荧光染色(LC3抗体标记)

 

原理:通过抗体标记LC3蛋白(自噬体标志物),区分LC3-I(胞质)和LC3-II(自噬体膜结合形式)。

 

步骤:

 

细胞处理:同前。

 

固定:4%多聚甲醛固定15分钟,PBS洗涤。

 

透化:0.1% Triton X-100处理10分钟,PBS洗涤。

 

封闭:5% BSA封闭1小时。

 

一抗孵育:抗LC3抗体(1:200-1:500稀释)4℃过夜。

 

二抗孵育:荧光标记二抗,避光室温1小时。

 

核染色:DAPI(1 μg/mL)染色5分钟。

 

封片观察:抗荧光淬灭剂封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 puncta(斑点状结构)。

 

五、注意事项

 

对照设置:

 

阳性对照(自噬诱导剂如雷帕霉素、EBSS饥饿培养基);

 

阴性对照(自噬抑制剂如氯喹)。

 

时间点优化:自噬是动态过程,需根据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如处理0、6、12、24小时)。

 

避免光漂白:荧光染料需避光操作,尽快观察。

 

定量分析:

 

使用软件统计荧光斑点数量或面积;

 

流式细胞仪定量CYTO-ID® 荧光强度。

 

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