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种简介
花脸香蘑(学名:Lepista sordida (Fr.) Singer)是口蘑科、 香蘑属真菌。菌盖幼时半球形,后平展,湿润时半透明或水浸状。边缘内卷,具不明显的条纹,常呈波状或瓣状。菌肉淡紫罗兰色,较薄。菌褶直生,有时稍弯生或稍延生。淡紫色。菌柄紫罗兰色,实心,基部多弯曲。担孢子宽椭圆形至卵圆形,粗糙至具麻点,无色。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山西、吉林等地区。夏秋季在山坡草地、草原、菜园、村庄路旁、火烧地、堆肥等 处群生或近丛生。多产于林中草地上。
花脸香蘑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二、生物特性
花脸香蘑菌盖直径4厘米-8厘米,幼时半球形,后平展,幼时中部下凹,湿润时半透明或水浸状。新鲜时紫罗兰色,失水后颜色渐淡至黄褐色,边缘内卷,具不明显的条纹,常呈波状或瓣状。菌肉淡紫罗兰色,较薄,水浸状。菌褶直生,有时稍弯生或稍延生。中等密,淡紫色。菌柄长4.0厘米-6.5厘米,直径0.3厘米-1.2厘米,紫罗兰色,实心,基部多弯曲。担孢子(7.0-9.5)微米×(4.0-5.5)微米,宽椭圆形至卵圆形,粗糙至具麻点,无色。
三、产地生境
分布地区 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山西、吉林等地区。夏秋季在山坡草地、草原、菜园、村庄路旁、火烧地、堆肥等 处群生或近丛生。多产于林中草地上。
四、栽培技术
1、整地作畦首先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主要是防止雨后积水。整地作畦的具体做法是先把表层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的形状,畦高10-15厘米,宽90厘米,畦与畦之间相隔40厘米。在整地完成。尚未建堆之前进行场地消毒,方法是在畦上喷洒1%的茶籽饼水,防止蚯蚓为害;在畦床上和四周喷撒;将备用的土壤混合一定量的石灰,使其pH稍偏碱;播种前在整好的畦床上撒一层石灰粉,以预防杂菌的污染。
2、培养料的堆置发酵任选原种和栽培种一个配方作为栽培用培养料,将原料按比例称量,拌匀,加水调节含水量达到7慨,用石灰调节培养基pH8左右。将拌匀后的培养料建堆,一般堆高和宽1米左右,长度根据料的多少而定,并每隔一段打排气孔。最后堆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堆置发酵时间约25天,每隔5-6天翻堆1次,使培养料均匀发酵。通常情况下,由于高温型微生物大量繁殖,建堆后5-6天,当堆料中心靠外部分的堆温升至70-75℃时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时外部边缘的料偏干应喷水,将外部料翻到中问,上部料放在下边,里边料翻到外边,注意每次翻堆若培养料偏干都要调节水分,适当喷水调节。每翻完一次堆后都要将塑料膜盖好继续发酵,次翻堆时,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并且加石灰调节pH8左右。发酵好的料要求具有发酵味、无其它异味、料松散。
3、铺料、播种和覆土当料温下降到30℃以下即可进行播种。铺料之前。若畦床表面土壤过于干燥,应适当喷水使之湿润,以防止培养料失水对于发菌不利。一般采用层播法进行播种,发酵料总厚度在30厘米左右,用菌种量一般1-2瓶,平方米(750毫升原种瓶)。播种时将菌种掰成小块,避免过碎揉成渣。播完种后直接覆土进行发菌管理。土壤要求有较好的保湿性,以沙壤土为佳,先覆粗土,后覆细土,一次性覆完。覆土要先预湿消毒,调节含水量60-65%,不能过湿或过干。
五、主要价值
花脸香蘑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蘑菇中含有蛋白质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纤维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C4毫克,尼克酸3.3毫克,此外还有钠、钾、锰、铜、锌、氟、碘、酪氨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种氨基酸,如苏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羟基赖氨酸等,并含有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等。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