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新品上市!让核酸酶质量和残留控制像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来源: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01日 13:18  

新品应运而生

非特异性核酸酶(以下简称“核酸酶”)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宿主核酸残留(Host Cell DNA,以下简称“HCD”)控制。酶活性是核酸酶的主要性能指标,受温度、盐浓度和有效镁离子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工艺条件的改变、酶配液和运输过程会造成核酸酶活性变化,增加HCD的控制风险和工艺开发难度。酶活性作为核酸酶残留的监测指标已纳入《中国药典》2025版的新增内容讨论,核酸酶全生命周期的准确活性评价对于HCD去除工艺稳定性和酶使用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并且过度添加核酸酶将导致成本和酶残留风险上升。

基于此,义翘神州开发了高易用性和稳定性的核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货号:NE001),已成功支撑客户药品在FDA的上市申报。

表1:核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组分


新品上市!让核酸酶质量和残留控制像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1核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适用范围

核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用于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入厂质控、中间储存液稳定性评价、核酸酶去除宿主核酸工艺研究和核酸酶残留检测等。试剂盒可用于传统非耐盐核酸酶、耐盐核酸酶等HCD控制用核酸酶,以及其他具有双链DNA水解活性的非特异性核酸酶,包括但不限于DNase I、Exonuclease I、Exonuclease III、Micrococcal nuclease、S1 nuclease、T5 exonuclease、T7 endonuclease、SuperNuclease、Benzonase®。

2 核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优势

操作像测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国家标准品标定,高重现性

高稳定性、高精密度、高灵敏度

核酸酶活直接定量方法,不依赖酶参考品

2.1操作简单,适用性高


传统核酸酶测活方法常以天然提取的不溶双链DNA(如鲑鱼精DNA或小牛胸腺DNA)为底物,利用酶水解双链DNA生成单链DNA的原理,依据底物的吸光度变化,定量检测核酸酶活性。该方法底物批间一致性和均一性差,测活方法繁琐,给核酸酶活性准确定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义翘神州开发的试剂盒采用高灵敏度的双链DNA荧光底物,通过检测核酸酶水解底物释放的产物荧光信号检测酶活性。操作流程与BCA法或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只需将待测样本经稀释液稀释后与底物混合孵育5-60分钟后终止,读取荧光值,再利用产物荧光标准曲线线性回归计算核酸酶水解产物量,荧光产物量与反应时间的比值即为酶活性。

与传统测活相比,数据处理不需要使用4-PL拟合或线性区间截取等繁琐方法对酶反应速率进行拟合计算。且由于产物荧光信号稳定,荧光酶标仪、qPCR仪、荧光微量光度计或其他荧光定量设备均可使用本试剂盒进行核酸酶定量,产品仪器适用性高。


新品上市!让核酸酶质量和残留控制像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试剂盒操作示意图


2.2高稳定性、高精密度和高灵敏度

试剂盒产物参考品经国家标准品标定,使得本方法具有高重现性的优势。试剂盒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法学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本试剂盒方法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密度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表2:义翘神州核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方法学验证结果汇总表


新品上市!让核酸酶质量和残留控制像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核酸酶活性含量=产物量/反应时间。

荧光底物法因其高灵敏性已被应用到核酸酶残留检测。传统荧光法核酸酶活性检测残留一般采用DNase I作为酶参考品,由于不同核酸酶在不同测活条件下的相对活性不同,因此无法直接用于其他核酸酶的活性标定。核酸酶脱冷或反复冻融易失活,因此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核酸酶参考品进行系统的稳定性考察与确认,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与传统荧光底物法依赖核酸酶参考品的间接检测不同,本试剂盒使用经国家标准品标定的产物参考品直接测定核酸酶活,避免了因酶参考品不稳定带来的检测结果不准确风险。

表3:核酸酶活性检测方法比较表


新品上市!让核酸酶质量和残留控制像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核酸酶“全生命周期”产品

新品上市!让核酸酶质量和残留控制像测定蛋白浓度一样简单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