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化工仪器网>技术中心>仪器文献>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分析

来源: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   2023年11月16日 11:00  

一、有时用户会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和传统的电压电流法进行对比测试,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对此,我们敬请用户注意如下问题:


1、用传统的电压电流法测试时是否解扣了。如果未解扣,那麽所测量的接地电阻值是所有接地体接地电阻的并联值。
        测量所有接地体接地电阻的并联值大概是没有什麽意义的。因为我们测量接地电阻的目的是将它与有关标准所规定的一个允许值进行比较,以判定接地电阻是否合格。但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发现哪个行业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对整个接地系统,而非对单个接地支路规定的。


        例如:在GB50061-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允许值是针对所谓“每基杆塔”而规定的。在标准的条文解释中明确指出:“每基杆塔的接地电阻, 是指接地体与地线断开电气连接所测得的电阻值。如果接地体未断开与地线的电气连接,则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将是多基杆塔并联接地电阻。”


        这个规定是相当明确的。
        前已述及,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出的结果是每条支路的接地电阻,在接地线接触良好的情况下,它就是单个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电压电流法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它们的测量结果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被测对象既然不是同一的,测量结果的显著差异就是十分正常的了。
2、用2000系列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是该接地支路的综合电阻。它包括该支路到公共接地线的接触电阻、引线电阻以及接地体电阻。而用传统的电压电流法在解扣的条件下,所测得的值仅仅是接地体电阻。


        十分明显,前者的测量值要较后者大。差别的大小就反映了这条支路与公共接地线接触电阻的大小。
应该说明,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接地电阻是包括接地引线电阻的。在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中的名词术语中有如下规定:“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QQ截图20140219153518.jpg

        这种规定同样十分明确。这是因为引线电阻和接地体接地电阻在防雷安全上来说是等效的。
        正因为如此,在各行业标准中都规定了:(接地引下线)“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但如何检验这种可靠性,却从不涉及。我们认为原因十分简单,那就是,这对传统的电压电流法是无能为力的。


        下面一段话引自“高电压技术”杂志的第27卷“几种杆塔接地电阻测量仪器和方法的比较”,以供用户参考。
         “接地系统中因土壤或某些接地棒的腐蚀或接触不良,会使整个接地回路电阻变大。因为腐蚀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不一定存在于土壤中接地体上,而可能存在于引下线 等位置,故仅依靠测量接地体自身的接地电阻不一定可以发现。钳表法测得的是回路电阻,因此不但可以测接地体接地电阻值,还可以发现整个接地回路的接触情况 和连接情况,这是传统的接地摇表无法做到的。”


          这种接触电阻究竟占接地电阻中多大的份额,这是很难一言以蔽之的。各行业接地结构的不同、接地结构设计上的非规范性、施工上的非规范性、甚或非预期的连接 (例如断路)恐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确实发现一些接地系统,接地引线和公共接地线的连接处正是处于承雨面。日久年深,如忽略其接触电阻,恐怕 会有些失之武断了。


其它注意事项:
1、有时,用户使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会得到小于0.01欧的结果(液晶屏上显示“<0.01Ω”符号)。这往往是由于所测的支路是由金 属(例如:圆钢、角钢、扁钢等)导体形成了一个环路,所测的阻值是金属环路的电阻。此时,用户应仔细查看此接地系统的接地结构,更换一个正确的测试点再进 行测试。


2、有时,用户使用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会得到超出上量限的结果(液晶屏上显示“OL ”)。这往往是由于所测的支路未形成回路。此时用户应仔细检查测试点是否合理。如果合理,那麽各个接地体的公共连接线就有可能是断路的。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