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
麻醉大鼠,然后在颈部中线切开一个切口,暴露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用无菌缝合线结扎,血管夹夹住颈内动脉。随后在颈总动脉上切口,然后插入线栓。2 h后,大鼠进行再灌注。模型大鼠成功构建的标准:大鼠出现症状如偏瘫,对侧前肢下垂和站立不稳。Bederson评分在1-3分,48小时内没有死亡,就认为模型成功。文献上用的是2-3分的模型。
优点:
无需开颅,创伤较小;缺血部位相对固定,可控性好;可实现脑缺血后再灌注,是理想的标准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动物选择:
目前多选用SD大鼠。考虑大鼠雌激素水平对脑缺血损伤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及激素水平的生理性波动对大鼠情绪的影响,采用血管解剖结构更为清晰的雄性SD大鼠作为MCAO的动物模型。
体重和鼠龄:
大鼠大脑中动脉的长度和粗细与其体重形成正比,目前多主张大鼠体重控制在250~300 g。我们在实验中采用240~270 g大鼠。
术后再灌:
选择缺血后2h再灌注,在大鼠体外伤口缝合处找到线头,轻轻拔出线栓 2~3 cm 剪断,若此时大鼠已*清醒,可注射少量麻*后再将线栓拔出,以防拔线栓时大鼠过度挣扎加大损伤。
术后护理与并发症:
术后将大鼠放回鼠笼、保温,期间可将大鼠头部微微垫高,以防侧枝循环过快恢复。
MCAO模型评价方法:
神经功能评分、TTC 染色、脑组织含水量、局部脑血流测定和头颅磁共振等。
神经功能评分:Bederson 评分
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
1分:悬尾实验不能*伸展对侧前爪
2分:前肢抵抗对侧推力能力下降
3分:向对侧转圈
注意事项:
线栓插入深度为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约 18 mm,即将线栓送入颈内动脉后,黑色标记点过分叉点约 1 mm,感觉稍有阻力时即停止插入。
线栓插入位置和走向:颈总动脉插入。结扎颈总动脉近心端,远心端挂线备用,结扎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活结或动脉夹夹住。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