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和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有关情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扎实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完善质量认证统计分析机制,健全国家层面的《认证认可统计报表制度》和《检验检测统计报表制度》,依法开展了2017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国家新型市场监管体制下更好地传递市场信任、服务市场监管提供了宏观决策依据和数据保障。
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强增长态势,从业机构数量和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科研投入显著加大,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扩大就业容量、服务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高技术服务业的行业属性日益凸显。
二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供给资源保持快速增长,服务质量提升、保障产品安全方面效果明显。
三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依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家统计制度,国家认监委自2016年起开展认证认可强国指标体系建设和测评工作,测评结果表明:我国认证认可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影响提升较为明显,创新驱动和基础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目前正处于认证认可发展的第二阵营,仅次于主要发达国家,正在加速迈入世界认证认可强国行列。具体来讲: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制度体系,涵盖法律、制度、组织、监管、标准及合作等组成要素。
——在服务发展方面。一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我国认证认可领域已从工业逐步拓展至农业、服务业、新兴业态及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安全、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
——在产业实力方面。我国认证认可行业的产业规模世界其他国家。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的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影响方面。我国已参与并跟踪37个认证认可组织,签署14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21份双边合作互认协议,加入了电工委员会(IEC)全部4个合格评定互认体系和认可论坛、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所有互认协议和安排,与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区域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建立了认证认可固定合作机制,与印度、波兰、斯里兰卡等20个国家建立了认证认可合作渠道。
从总体来看,我国要加快实现由认证认可大国向认证认可强国的转变,还需要在深化认证认可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更优服务、夯实创新能力、提高证书含金量和公信力、健全社会共治等方面下功夫,要不断提高认证质量,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整体迈入世界认证认可强国之列的目标。
立即询价
您提交后,专属客服将第一时间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