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3724214
当前位置:济南九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振动时效仪>> JG-T6Y深圳振动时效仪,振动去应力机
产地类别 | 国产 | 应用领域 | 综合 |
---|
振动时效设备厂家
振动时效机 振动时效技术又称“振动消除应力法",国外简称“VSR"技术。它的实施过程是通过振动时效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激振器的转数和偏心作用在工件上产生离心 力,使工件发生共振(谐振),让工件需时效部位产生一定幅度、一定周期的交变运动,并吸收能量,经过一定时间的振动引起工件微小塑性变形及晶粒内部位错逐 渐滑移,并重新缠绕钉扎使得残余应力被消除和均化,防止工件变形和开裂,从而达到提高工件尺寸精度稳定性,增强工件的抗变形能力和提高疲劳寿命。
从宏观角度分析振动时效使零件产生塑性变形,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无疑是导致零件尺寸精度稳定的基本原因。从分析残余应力松驰和零 件变形中可知,残余应力的存在及其不稳定性造成了应力松驰和再分布,使零件发生塑性变形。故通常采用热时效方法以消除和降低残余应力,特别是危险的降 值应力,振动时效同样可以降低残余应力,零件在振动处理后残余应力通常可降低30—80%,同时也使峰值应力降低使应力分布均匀化。
从微观方面分析振动时效可视为一种以循环载荷的形式施加于零件上的一种附加动应力,工程上采用的材料都不是理想的弹性体,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类型的 微观缺陷,铸铁中更是存在着大量形状各异的切割金属基体的石墨。故而无论是钢、铸铁或其他金属,其中的微观缺陷附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受到振 动时,施加于零件上的交变应力与零件中的残余应力叠加。当应力叠加的结果到一定的数值时,在应力集中严重的部位就会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发生塑性变形。 这种塑性变形降低了该处残余应力降值,并强化了金属基体,而后振动又在一些应力集中较严重的部位上产生同样作用,直至振动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的代数和 不能引起任何部位的塑性变形为止,此时振动便不再产生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及强化金属的作用。
实践证明振动时效替代热时效后可节约能源90%以上,提高抗变形能力30%以上,尺寸稳定性提高30%以上,疲劳寿命提高20%以上。处理时效通常只需15 —45分钟,不分场地,不受工件尺寸、形状、重量等限制,可处理几公斤至几百吨的工件。便携工件不需运输可就地处理,可插在任何工序之间进行处理。采用振 动时效可提高工效几十倍,它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缩短生产周期、改善劳动条件、工艺简便等优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工艺。
振动时效适应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及其合金)等铸件、锻件和焊接件及其机加工件
振动时效是利用共振原理来消除和均化金属铸件、锻件、焊接结构件、有色金属等零件的残余应力,以防止零件尺寸变形和开裂。他与传统的热时效相比,可节能95%、节省生产费用85~95%、缩短生产周期90%左右、不产生时效氧化皮等;无环境污染、不受零件大小、场地等限制、且时效效果直观,并优于热时效。
中文名
振动时效操作
用 途
防止零件尺寸变形和开裂
优 点
无环境污染、不受零件大小、场地等限制、且时效效果直观
⒈ 操作面板配置
(1) (6)
打印 运行
PRINT 停止
(5) (2) (3) (4)
⑴ 彩色液晶屏幕:
用于在线动态显示a—n、a—t曲线、数据及操作提示。
⑵ 手动升速键:
A、开机后第一次按此键则进入手动慢升速状态,再按一次则进入升速状态,第三次按此键则进入快升速状态;
B、 设备运行在降速过程中,第一次按此键,则降速状态停止,进入待速状态;再按此键则依次运行上述A中的运行状态;
C、 当进入时间设定时,每按一次此键则时效设定时间增加05min,依次类推直到设定值为40min时,再按此键则时间显示为00min;
D、 当进入转速设定时,每按一次此键则转速的千(或百)位数字加1,依次类推直到设定值为9时,再按此键则显示为0;
E、 当设备运行在“时效"状态时(振前扫描后寻找亚共振点并进入时效状态),每按一次此键则当前的时效转速增加1转;
F、 当设备工作完成出现结果画面时,按此键可以查看上页彩屏的内容;
⑶ 手动降速键:
A、 设备运行在待速状态时,第一次按此键则进入手动慢降速状态,再按一次则进入降速状态,第三次按此键则进入快降速状态;
B、 设备运行在升速过程中,第一次按此键,则升速状态停止,进入待速状态; 再按此键则依次运行上述A中的运行状态;
C、 当开机后设备没有进入任何工作状态时,第一次按此键则进入时间设定状态,第二次按此键则进入转速千位设定,第三次按此键则进入转速百位设定;
D、 当设备运行在“时效"状态时(振前扫描后寻找亚共振点并进入时效状态),每按一次此键则当前的时效转速降低1转;
E、 当设备工作完成出现结果画面时,按此键可以查看下页彩屏的内容;
⑷ 运行(停止)键:
A、 设定完时间后,按下此键则设备进入定时全自动运行状态(推荐使用);
B、 转速和时间都设定的状态下,按下此键则进入定时定速半自动运行状态;
C、 开机后首先按下此键,则设备将进入非定时全自动运行状态;
D、在任何工作状态下,按下此键设备都将立即停止运行;
⑸ 打印键:
用于将屏幕显示的内容通过打印机⑹打印出来。
⑹ 打印机:
用于打印a—n、a—t曲线及数据。
⒉ 控制器后面板配置
⑴ 总电源开关
⑵ 交流电源保险
⑶⑷ 双主回路直流电源保险
⑸ 风扇
⑹ 传感器信号电缆插座
⑺ 连接控制器与激振器的五芯电缆插座
⑻ 输入电源插座AC220V 50HZ
工件的支撑、激振器的装夹和传感器的放置有如下工艺要求:
1、对于梁型件类,可在距工件端部 (2/9×L)长度处放四个橡胶垫,激振器卡在中间或一端,传感器吸在另一端。
注:⑴、L:为工件的总体长度;
⑵、梁型件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A、 工件的长度是宽度的3倍或大于3倍;
B、 工件的长度是厚度的5倍或大于5倍;
操作步骤
当确认上述第五项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入以下操作方法的任何一种进行操作
方法一:定时全自动运行模式(推荐使用此操作方法)
开机
将控制器上的1(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定时全自动运行
设备开机后,首先按下3(手动降速键)键,则1(液晶屏)显示时间设置画面,此时每按下一次2(手动升速键)键,则时间显示增加5分钟,直到40后再返回0,重新开始。当设定完要时效的时间后,按4(运行/停止)键,设备进入定时自动运行过程,当时效(振前扫描后寻找亚共振点并进入时效状态)时间到设定时间后自动进入振后扫描,然后停止,整个扫描、时效过程,设备将按照优良工艺自动完成。
等设备自动运行完毕停止后,按5(打印键)可将a—n、a—t曲线及数据打印出来,以备长久保存。
操作注意:1、在扫描过程中有峰值点出现;
2、峰值点的加速度应超过60 m/s2;
3、当峰值点的加速度值超过160 m/s2 时,设备会自动保护。
方法二:全自动运行模式:
1、开机
将控制器上的1(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2、全自动运行
直接按4(运行/停止)键,振动时效设备自动进入全自动运行过程。
等设备自动运行完毕停止后,按5(打印键)可将a—n、a—t曲线及数据打印出来,以备长久保存。
操作注意:1、在扫描过程中有峰值点出现;
2、峰值点的加速度应超过60 m/s2;
3、当峰值点的加速度值超过160 m/s2 时,设备会自动保护;
4、时间不受控制。
方法三:半自动运行模式:
1、开机
将控制器上的1(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参照操作配置说明中的“四—⑵—C",“四—⑵—D"和“四—⑶—C",通过2(手动升速键)键和3(手动降速键)键对要时效的转速和时间进行设定完成后按下4(运行/停止)键,则设备自动进入半自动运行模式。
等设备自动运行完毕停止后,按5(打印键)可将a—t曲线及数据打印出来,以备长久保存。
方法四:手动运行模式:
1、开机
将控制器上的1(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2、手动操作
按2(手动升速键)键。按一次是慢升速,按两次是升速。一般按两次即可。按2(手动升速键)键后,开始有电流显示。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转速显示。当有转速显示后电机不断升速。此时按3(手动降速键)则电机停在该转速处待速运转。再按2(手动升速键)键电机再次运转继续升速。直到工件开始振动,可按3(手动降速键)键停在该转速进行时效处理。一定时间后按4(运行/停止)键完成时效过程。
操作注意:手动运行模式除了对工件的手动时效外,一般还用于对新工件或特殊形状工件的处理,以检查对工件的支撑、激振器位置、传感器位置及激振力大小合适与否;利用手动模式能够随意的控制激振器的升降速的功能,可以迅速的找到工件的共振频率及共振点的大小。
七、时效时间的控制
由于各种零件的结构和重量不同,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不同,振动时效时选用的振动时间也有所不同,经大量的试验证明,振动消除残余应力大部分是在前5分钟内完成的,5分钟之后的处理效果已不在明显,为此我们一般按下表规定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振动时效时间: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化工仪器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