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卓科纺 湿法纺丝机系列 碳纤维前躯体PAN纤维合成 小型实验设备
湿法纺丝 是化学纤维制备的重要工艺之一,尤其适用于无法通过熔融纺丝加工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腈、纤维素、壳聚糖等)。实验型湿法纺丝机是一种专为科研和小规模生产设计的精密设备,主要用于开发新型纤维材料、优化工艺参数及探索纤维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是材料科学、纺织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一、设备结构与组成
实验型湿法纺丝机通常由以下核心模块构成:
纺丝液制备系统
包括聚合物溶解罐、恒温搅拌装置、脱泡装置和精密过滤器,用于制备均匀、无气泡的纺丝原液。
可调节溶液浓度、温度及搅拌速度,确保纺丝液稳定性。
纺丝系统
计量泵 :精确控制纺丝液的挤出速率,保证纤维直径一致性。
喷丝头 :多孔或单孔设计(孔径范围通常为50-500 μm),材质耐腐蚀(如不锈钢、陶瓷)。
凝固浴槽 :容纳非溶剂(如水、乙醇或特定凝固液),通过扩散置换纺丝液中的溶剂,使聚合物析出形成初生纤维。
牵引与收集装置
导辊组:调节纤维牵引速度,影响纤维取向度和力学性能。
卷绕机:收集成型纤维,可配备张力控制系统。
辅助模块
温控系统:精确控制凝固浴温度(±0.5℃)。
在线监测:部分设备集成显微镜、张力传感器或摄像系统,实时观察纤维成形过程。
二、工作原理
湿法纺丝的核心是通过相分离使聚合物溶液固化成纤维:
聚合物溶解于挥发性溶剂中形成纺丝液,经喷丝头挤出成细流。
细流进入凝固浴后,溶剂与非溶剂发生双向扩散,聚合物浓度骤增并析出,形成固态纤维。
初生纤维经多级凝固浴、水洗及干燥后处理,获得最终纤维产品。
关键工艺参数 :
纺丝液浓度与黏度
凝固浴温度、成分及停留时间
牵引速度与牵伸比
三、应用领域
实验型湿法纺丝机的灵活性使其在以下领域广泛应用:
高性能纤维开发
碳纤维前驱体(如PAN基纤维)、阻燃纤维、导电纤维等。
生物医用材料
可降解缝合线、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如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纤维)。
功能膜材料
中空纤维膜(用于水处理、气体分离)。
纳米纤维研究
通过调控工艺制备微纳米级纤维,用于过滤、传感等领域。
四、设备特点与优势
高精度控制
温度、流量、速度等参数可精准调节(如计量泵精度达±0.1 mL/min),适合复杂工艺研究。
模块化设计
喷丝头、凝固浴槽等部件可快速更换,适配不同实验需求。
数据可追溯性
集成数据记录系统,便于分析工艺参数与纤维性能的关联。
安全环保
密闭式溶剂处理系统,减少挥发污染;支持废水循环处理。
五、总结
实验型湿法纺丝机作为连接实验室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桥梁,为新型纤维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高效、可控的技术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小规模实验快速验证材料配方与工艺可行性,降低研发成本,推动纤维科学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