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2V系列 |
---|---|---|---|
货号 | 413218354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能源,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电气 |
主要用途 | 控制系统,电动玩具,应急灯,电动工具,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备用电力电源,UP |
POWERSON蓄电池GFM-500 2V500AH配电柜用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7-16 18:58:43浏览次数:316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POWERSON蓄电池GFM-500 2V500AH配电柜用
POWERSON蓄电池GFM-500 2V500AH配电柜用
由于在VRLA蓄电池极板设计中,采用了低锑或无锑的板栅合金,使其早期容量损失容易在以下条件下发生:
①不适宜的循环条件,诸如连续高速率放电、深放电、充电开始时低电流密度;
②缺乏特殊添加剂,如Sb、Sn、H3PO4;
③低速率放电时,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电解液过剩,极板过薄等;
④活性物质视密度过低,装配压力过低等。
VRLA蓄电池组中,若有个别VRLA蓄电池落后,那么在恒电流充电时,一是电压会迅速升高,即在整组VRLA蓄电池尚未充足电时,落后VRLA蓄电池已处于过充电状态,落后VRLA蓄电池的温度升高导致失水速度加大,并导致整组VRLA蓄电池充电电压升高;二是会引起整组VRLA蓄电池充电电流下降,延长充电时间。
若个别VRLA蓄电池出现内部短路时,其充电电压就低于其他VRLA蓄电池,当整组VRLA蓄电池已充足电时,该落后的VRLA蓄电池却尚未充好。长此下去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影响整组VRLA蓄电池的性能。
在多组并联使用的VRLA蓄电池中,若有一组VRLA蓄电池失效,则在充电时会出现各组VRLA蓄电池充电电流不匀(即偏流)现象。若发展下去,会导致正常的VRLA蓄电池组提前失效。
研究发现一组正常的VRLA蓄电池极板,要充入和放出全部电容量,必须保证极板表层到深层的化学通道的畅通,其孔隙通道的微观几何尺寸越大,孔隙越多,放出的容量就越高,电流就大。而这个条件一旦被破坏,容量就会降低,电流会减小,即使是新的VRLA蓄电池也不例外。电化学分析表明,即使正负极板全部转化成了氧化铅和二氧化铅,其容量依旧会大幅度降低,这种状态是—种典型的早期容量衰竭的特征。
通过电化学分析表明,若VRLA蓄电池一天只有30~60min左右的时间在放电,其余时间都在充电。VRLA蓄电池极板50%~70%左右的氧化铅常年不参与工作,但是每次VRLA蓄电池充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游离产物都会对VRLA蓄电池极板的深层通道产生沉积,经过数百次的连续沉积,极板的深层通道便被堵塞,VRLA蓄电池容量就仅剩下经常使用的那一部分了,同时由于极板常年处于临界高电压过充状态,因此氧化铅和二氧化铅产生严重的晶格变异并形成大量β型氧化铅结构,造成了充足电就是放不出来的现象。
电池型号 | 标称电压、容量 | 长×宽×总高(mm) |
MF12-7 | 12V-7Ah/20HR(C20) | 151×65×101 |
MF12-18H | 12V-18Ah/20HR(C20) | 181×76×167 |
MF12-26 | 12V-26Ah/20HR(C20) | 165×174×126 |
MF12-33 | 12V-33Ah/20HR(C20) | 197×132×173 |
MF12-40 | 12V-40Ah/20HR(C20) | 197×165×165 |
MF12-65 | 12V-65Ah/20HR(C20) | 350×168×174 |
MF12-80 | 12V-80Ah/20HR(C20) | 260×175×200 |
MF12-100 | 12V-100Ah/20HR(C20) | 405×168×214 |
MF12-100R | 12V-100Ah/20HR(C20) | 344×172×222 |
MF12-135 | 12V-135Ah/20HR(C20) | 345×172×284 |
MF12-150 | 12V-150Ah/20HR(C20) | 346×172×284 |
MF12-200 | 12V-200Ah/20HR(C20) | 498×260×237 |
MF12-200P | 12V-200Ah/20HR(C20) | 521×240×224 |
②极板太薄;
③铅膏视密度低;
④装配压力不足;
⑤电解液未起到限制容量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下述情况往往会引发PCL:
①循环起始充电的电流密度低;
②深度放电;
③过充电大于120%;
④恒压浮充电时,充电电压不够高;
⑤*贮存;
⑥过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
铅钙合金系列VRLA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几只VRLA蓄电池容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因VRLA蓄电池失衡引起的,由于采用铅钙合金系列的VRLA蓄电池的充足电压较高,一般12V的VRLA蓄电池充电电压大于16V。当充电电压过低时,就易引起VRLA蓄电池失衡。当各单格VRLA蓄电池组装在一起使用时,由于各单格VRLA蓄电池的自放电不可能相等,自放电大一点的VRLA蓄电池,若采用恒压充电时,都不能*充足电,未充足电的单格VRLA蓄电池未出现析气反应,极板接触电解液的相对面积就大,自放电就大。而自放电小的单格VRLA蓄电池,每次都能充足电,当充足电后未能及时停止充电,将造成过充电,即出现析气反应,生成气体,极板接触电解液面相对减小,自放电就减小,同时充电电压升高,导致过充电加剧。其结果是自放电小、电压高的单格VRLA蓄电池自放电越来越小,每次都能充足电,而自放电大的单格VRLA蓄电池自放电越来越大,每次都不能充足电,而且是容量越用越小,*充电不足就会致使VRLA蓄电池硫化而失效。
PCL现象的出现,使VRLA蓄电池寿命缩短,可靠性变差。如设计寿命可达20年的浮充用VRLA蓄电池,实际使用寿命仅有2~3年,大多数VRLA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只有5年左右,而设计寿命为2~5年的动力用VRLA蓄电池只能用几个月。引起PCL的主要原因有3种模式:
①PCL-1(接触问题)。在10~50次循环中,VRLA蓄电池容量突然损失,VRLA蓄电池的性能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无Sb效应”。出现PCL-1的主要原因是板栅形成阻挡层引起的,这种不良导电层具有高的电阻,限制了活性物质的放电。通过对腐蚀层性质的研究,改进了蓄电池的制造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此类问题。
在PbCa合金中加入Sn能显著地改善正板栅的腐蚀电阻,当Sn的加入量为1.5%时,极化电阻低。Sn的作用机理是在板栅的次边界上偏析以及被氧化成SnO,深入PbO中的SnO不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为充电时提供导电途径。大量增加Sn的含量可使板栅的抗腐能力增加,但却使生产成本上升,也会使板栅在涂板、固化和化成时造成结合力下降;
②PCL-2(活性物质的影响)。PCL-2是由于活性物质之间的接触恶化,电阻增加而导致VRLA蓄电池容量损失。在循环中,正极板活性物质膨胀,放电越深、越快,活性物质膨胀越快,容量损失越快,随着高倍率的放电和大量的过充电,使PCL-2现象变得更严重。其原因不是通常所见的板栅腐蚀硫酸盐化或活性物质脱落,而是由多孔活性物质膨胀引起颗粒之间互相隔绝造成的;
③PCL-3(负极影响)。PCL-3现象主要是由于负极充电困难,充电不足,造成负极板底部1/3处硫酸盐化,从而导致VRLA蓄电池容量损失。
PCL-3现象一般发生在200~250次循环时,导致VRLA蓄电池的低电压,这时过充电氧气生成、传输、化合都增加,使负极产生去极化作用,负极的极化电位降低。
随着VRLA蓄电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PCL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温度对PCL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机理及程度大小,目前还不清楚,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但高温时,会使VRLA蓄电池中添加剂氧化失效,引起活性物质的表面积减少,使VRLA蓄电池容量下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