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2V系列 |
---|---|---|---|
货号 | 132168141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能源,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电气 |
主要用途 | 控制系统,电动玩具,应急灯,电动工具,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备用电力电源,UP |
WANTE蓄电池AT12180 12V180AH电力持久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5-28 09:47:05浏览次数:256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WANTE蓄电池AT12180 12V180AH电力持久
WANTE蓄电池AT12180 12V180AH电力持久
万特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1.蓄电池荷电带液出厂,不得试图拆卸电池,避免风险.如不慎使电池壳体破损,接触硫酸,请即用大量清水冲,必要时请立即就医;
·2.不能将新旧蓄电池混合使用;
·3.不能在密封容器内使用蓄电池;
·4.蓄电池应有完整的履历表,内容包括出厂日期,安装日期,运行情况记录等;
·5.定期(每年一次)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如果有松动现象,应加以紧固;
·6.定期(每三个月一次)用柔软织物擦拭蓄电池,使蓄电池保持干净;
·7.不得使用有机容剂清洁蓄电池;
·8.注意电池间隔,防止盐桥产生;
逆变器与负载适应性
逆变器是EPS中技术含量的核心部件,市电异常或火灾报警时,蓄电池存储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与市电相同频率、电压的交流电,供给重要负载。因此,EPS的应急供电质量、逆变效率、负载适应能力等多项重要指标都决定于逆变器的品质。特别是正弦波逆变系统的技术在EPS中就更为重要。同时,逆变器的可靠性也是影响EPS整机可靠性的关键之一。EPS的逆变器几乎均采用了IGBT(或功率MOS管)SPWM逆变技术,但该技术与UPS、变频调速器等应用领域有较多的不同。它主要是围绕着过载能力、负荷的适应能力(混合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做系统设计的。可以这么说EPS逆变器的供电可靠性远远重要于逆变器的供电质量,这也是在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上不同于UPS。由于IGBT(已发展到第六代)在UPS、变频调速器、电焊机等已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很成熟的电力电子功率元器件。目前经常会见到关于UPS与EPS负载适应能力差别的讨论,或用UPS替代EPS。其实它们的逆变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不同的,一般UPS是以波形电压反馈的单闭环控制系统,因此其输出电压的正弦波波形及电压的动态调整精度特好;而EPS的动力逆变器控制系统是由电压反馈、电流反馈组成的多比环控制系统,主回路是*电隔离的,因此其输出功率过载能力、三相的偏相运行能力、负载适应能力及适应强制工作能力特强,可靠性及高。在市电正常时,EPS会直接由市电提供负载,其负载能力仅决定于供电回路中的断路器、转换开关和导线的容量,一般无需讨论,但市电中断时,由EPS即刻切换由逆变器输出提供负载,此时应急供电必须保证其负载的重要负荷正常运行,因此UPS与EPS负载适应能力的差别本质上还是其逆变器负载能力的差别。
使用ECO模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静态旁路必须采用两组高可靠晶闸管,不得采用接触器加晶闸管的组合,因为接触器吸合时,接触点会打火,一般工作数百次之后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而晶闸管则不存在此问题,同时可以缩短切换时间。
(2)建议使用在较好的电力环境下,比如一级供电单位等。
降低输入电流谐波,提高功率因数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力线路呈现一定阻抗,等效为电阻、电感和电容构成的无源网络,由于非线性负载产生的非正弦电流,造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畸变,称为谐波。谐波的危害包括:引起电气组件附加损耗和发热(如电容、变压器、电机等);电气组件温升高、效率低、加速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干扰设备正常工作;无功功率增加,电力设备有功容量降低(如变压器、电缆、配电设备);供电效率低;出现谐振,特别是柴油发电机发电时更严重;空开跳闸、熔丝熔断、设备无故损坏。UPS对于电网而言是一个非线性负载,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谐波。以配置6脉冲整流器的UPS为例,其输入功率因数一般为0.75左右,谐波大于30%。降低UPS工作谐波的主要方法有:
(1)采用12脉冲整流器。其原理是在原有6脉冲整流器基础上,在输入侧增加一个移相变压器和6脉冲整流器。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可以将谐波降低至10%左右。优点是较为简单,谐波改善明显;缺点是对功率因数改善有限,价格略高。
(2)采用无源滤波器。依据LC滤波电路原理,对UPS产生的谐波进行滤除,并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优点是技术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只能补偿特点阶次的谐波,同时受负载阻抗影响较大,无法适用于全功率段。
(3)采用有源滤波器。原理是利用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向电网注入与谐波源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使电源的总谐波电流为零,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的目的。优点是可以补偿多个阶次的谐波,且不受负载阻抗大小的影响;缺点是购置成本较高。
(4)采用高频IGBT整流及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整流器。原理是采用高频率PWM控制IGBT导通,对输入电压波形进行分割,使输入电流波形尽量接近正弦波,并对输入电压和电流相位差进行补偿。优点是体积轻,价格便宜,效果好;缺点是技术结构复杂,不易维护,受功率器件影响,目前容量大小受到限制。
EPS的负载具有多样性,但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应急照明和动力负载。用于照明时,灯具有白炽灯、节能灯、日光灯和高压气体放电灯等等。用于动力负载时,又分为提供标准正弦波备用电源的普通型和直接变频驱动电机的变频型等等。
用于消防应急照明的EPS必须符合GB17945-2000标准,其中对EPS的输出容量是以kw为单位定义的,但实际上仅当负载功率因数为接近1时,该定义才是适当的,当负载功率因数较低时,EPS的电流输出能力并不会增加,输出视在功率额定值也不会增加,因此实际选用EPS时,必须考虑负载的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而不能仅考虑负载的有功功率。按照GB17945-2000标准的要求,EPS应能在120%负载时正常工作;当个别供电支路发生短路故障时EPS应能使该支路断路器跳闸而不影响其他支路的正常工作。也就是说,标称功率1000W的EPS,必须具备1200W的正常输出能力;在局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时,EPS的逆变器必须能在短时间内以限流输出方式输出数倍于额定值的清除电流。由此可以看出,标称容量相同的EPS和UPS,其逆变器实际输出能力及工作方式是存在*差别的。
用于动力负载的EPS必须能够承受电机启动时的冲击电流,但若将EPS的逆变器容量设计的过大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各EPS厂家都给出了电机负载不同启动方式下配用EPS容量的计算方法,其核心是保证EPS的逆变器在电机启动时不至于过载停机。但是,为电机负载配置数倍于其额定功率的EPS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因为对于短时过载能力很强的逆变输出变压器和蓄电池而言,是能够承受电机启动时的冲击的,在需要较大启动电流的应用场合,适当加大功率器件容量以提高逆变桥的短时输出能力,不失为一种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实际上,用于动力负载的EPS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定制的特征,因而可以取得更合理的负载适应能力。总之用逆变器作为电源向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供电是及不合理的方案。
定期充电放电。UPS电源中的浮充电压和放电电压,在出厂时均已调试到额定值,而放电电流的大小是随着负载的增大而增加的,使用中应合理调节负载,比如控制微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台数。一般情况下,负载不宜超过UPS额定负载的60%。在这个范围内,电池的放电电流就不会出现过度放电。
UPS因*与市电相连,在供电质量高、很少发生市电停电的使用环境中,蓄电池会*处于浮充电状态,日久就会导致电池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活性降低,加速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因此,一般每隔2-3个月应*放电一次,放电时间可根据蓄电池的容量和负载大小确定。一次全负荷放电完毕后,按规定再充电8小时以上。
利用通讯功能。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UPS都具备与微机通讯和程序控制等可操作性能。在微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通过串/并口连接UPS,运行该程序,就可以利用微机与UPS进行通讯。一般具有信息查询、参数设置、定时设定、自动关机和报警等功能。通过信息查询,可以获取市电输入电压、UPS输出电压、负载利用率、电池容量利用率、机内温度和市电频率等信息;通过参数设置,可以设定UPS基本特性、电池可维持时间和电池用完告警等。通过这些智能化的操作,大大方便了UPS电源及其蓄电池的使用管理。
及时更换废/坏电池。目前大中型UPS电源配备的蓄电池数量,从3只到80只不等,甚至更多。这些单个的电池通过电路连接构成电池组,以满足UPS直流供电的需要。在UPS连续不断的运行使用中,因性能和质量上的差别,个别电池性能下降、储电容量达不到要求而损坏是难免的。当电池组中某个/些电池出现损坏时,维护人员应当对每只电池进行检查测试,排除损坏的电池。更换新的电池时,应该力求购买同厂家同型号的电池,禁止防酸电池和密封电池、不同规格的电池混合使用。
电池管理及配电管理技术
UPS都配备了电池组,用户在电池组上的投资往往占整个UPS供电系统投资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超过UPS本身的投资,而电池的使用年限明显低于UPS设备。由于电池主要材料是重金属铅、硫酸和不易分解的塑料,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减少电池使用数量,延长电池循环使用寿命,不仅节省直接和间接的电池投资,而且还减少整个对环境的污染。所以UPS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术实现电池的节能。
(1)并机共用电池组功能。共用电池组原理是通过特殊的整流器控制及故障隔离技术,使并机系统中的两台或多台UPS的整流同步、母线均流,使系统中的各台UPS母线直接并联,然后将满足系统后备时间要求的电池并联后接入并联母线系统中,实现电池的共享,减少电池投资。以“1+1”为例,传统的UPS方案,系统后备一小时,考虑其中一台UPS故障时,UPS2的电池不能为UPS1使用,所以UPS1和UPS2必须各配置一套一小时的电池组,才能保障系统在断电后还能备用一小时。采用共用电池组方案后,因为UPS1故障后,系统中的电池仍能为UPS2提供能量,所以整个系统仅需配置1套1小时电池即可。不仅节省了电池直接投资,同时也节约机房在空间、承重及空调等方面的投资,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或配置少许电池,增配发电机组。
(2)智能电池管理技术。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温度、充电、放电、循环次数等。如果能够对上述几个因素进行综合处理,可以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池更换周期,节约电池投资。UPS的智能电池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均浮充管理(均浮充控制)、充电温度补偿、智能放电终止电压控制,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电池定期自动检测和电池漏液检测功能。另外还可以选择输入电压范围较宽的UPS,减少电池放电次数。通过上述几种技术,可大幅度延长电池寿命2~3年。
(3)智能UPS配电管理技术。原理是通过侦测UPS电池电压或者管理设备供电时间,实现对机房中不同等级负载的多次下电保护功能,减少电池投资、提高电池使用率。智能UPS配电管理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案:包括软件实现方式及硬件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