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12V170AH |
---|---|---|---|
货号 | 7457662576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石油,能源,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 |
主要用途 | UPS电源/直流屏 |
公司致力为UPS电源 直流屏 通信 医疗等行业领域提供专业全方面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我们有专业的销售,安装,售后团队,全天24小时您务。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11-02 15:03:30浏览次数:324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FIAMM铅酸蓄电池12SP170 12V170AH电动车辆
FIAMM铅酸蓄电池12SP170 12V170AH电动车辆
非凡蓄电池的商业和市场营销是委托给大约20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在德国,中国,英国,捷克共和国。波兰,斯洛伐克,奥地利,法国,美国,西班牙,巴西,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和重要的经销商网络。非凡蓄电池的收益的63%来自汽车零部件,起动电池,水声信号的天线,33%来自工
非凡蓄电池在所有车辆装载蓄电池占百分之八十之多,而在工业电池行业,非凡蓄电池是一个有世界组织认证的生产商和欧洲第三方认证的制造公司。非凡蓄电池(意大利)工厂成立超过60年的悠久历史,约3000名员工和560000000欧元的收入。
满荷电出厂,使用方便,安全防爆
非凡蓄电池的使用常识
电池充电
不同电池各有特性,用户必须依照厂商说明书指示的方法进行充电。在待机备用状态下,电话也要耗费电池,如果要进行快速充电,宜先将手机关闭或把电池拆下进行充电。
快速充电
有些自动化的智能型快速充电器当指示灯信号转变时,只表示充满了90%,充电器会自动改用慢速充电将电池*充满。用户将电池*充满后使用,否则会缩短使用时间。
电池记忆效应
如果电池属镍镉电池,长期不*充、放电,会在电池内留下痕迹,降低电池容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电池记忆效应。
定期消除记忆
方法是把电池*放电,然后重新充满。放电可利用放电器或具有放电功能的充电器,也可以利用手机待机备用模式,如要加速放电可把显示屏及电话按键的照明灯打开。要确保电池能重新充满,应依照说明书的指示来控制时间,重复充、放电两至三次。
SP系列 - 设计寿命10 年(10H) | ||||||
电池型号 | 电池电压 | 额定容量 | 电池长度 | 电池宽度 | 电池总高 | 电池重量 |
12SP26 | 12 | 26 | 166 | 175 | 125 | 9.1 |
12SP33 | 12 | 33 | 198 | 130 | 178 | 12.0 |
12SP42 | 12 | 40 | 197 | 165 | 170 | 14.3 |
12SP55 | 12 | 55 | 229 | 138 | 211 | 18.2 |
12SP70 | 12 | 70 | 272 | 166 | 195 | 23.2 |
12SP70L | 12 | 70L | 325 | 166 | 174 | 23.3 |
12SP80 | 12 | 80 | 260 | 169 | 212 | 27.2 |
12SP90 | 12 | 90 | 305 | 168 | 212 | 31.4 |
12SP100 | 12 | 100 | 329 | 172 | 221 | 32.8 |
12SP120 | 12 | 120 | 407 | 173 | 225 | 38.0 |
12SP135 | 12 | 135 | 345 | 172 | 279 | 56.3 |
12SP150 | 12 | 150 | 485 | 170 | 241 | 46.0 |
12SP205 | 12 | 200 | 520 | 260 | 214 | 65.0 |
12SP235 | 12 | 230 | 520 | 260 | 214 | 74.4 |
FIAMM蓄电池/非凡蓄电池技术特点:
1、极板与板栅:加厚的极板和板栅,保证了长久的使用寿命;
2、隔板: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3、外壳材质:ABS塑料,可用FV0防火型材料;
4、安全阀:安全低压力阀。
产品特征:
1.容量范围(C20):3.5Ah—250Ah(25℃)
2.电压等级:12V
3.自放电小:≤2%/月(25℃)
4.良好的高率放电性能
5.设计寿命长:20Ah以下为5年、20Ah以上为10年(25℃)
6.密封反应效率:≥98%
7.工作温度范围宽:-15℃~45℃
1.极板与板栅:加厚的极板和板栅,保证了长久的使用寿命。
2.隔板:超细玻璃纤维隔板。
3.外壳材质:ABS塑料,可用FV0防火型材料.
4.安全阀:安全低压气阀
能源消耗是数据中心重要的运营成本之一。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服务层次的提高,就目前趋势来看,能源的价格仍将在未来持续上涨。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也加大了能源上涨的压力。充分利用能源、提高能效将会成为企业长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