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周期 | 现货 | 规格 | MF12-150 |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能源,电子/电池,航空航天,电气 | 主要用途 | 后备储能电源 |
各系列产品质保期限:
25AH(含)以下 国内、外客户均为12个月
25AH--40AH 国内外客户均为18个月
40AH(含)以上 国外18个月,国内36个月
设计寿命:15年
![]() |
参考价 | 面议 |
更新时间:2020-06-01 15:33:14浏览次数:267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雷迪司蓄电池MF12-150/12V150AH通信设备
雷迪司蓄电池MF12-150/12V150AH通信设备
那么,争议就来了,资本大鳄基本没有涉足氢燃料电池,而是选择了纯电动汽车,究竟是氢燃料电池的推进毫无意义,还是其壁垒高于此,无奈戛然而止呢?
▎政策层面的两个“现象”
起码,从国家的政策层面出发,氢燃料电池的地位并没有受到质疑。这其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深思:
1、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提法有了新的改变:“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乍看上去,是“新能源汽车”改名了。一直以来,在汽车界里,默认的“新能源汽车”狭义上等同于纯电动汽车,但从政府的角度考虑,更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发展。
此次强调“清洁能源汽车”,可纳入的范畴就很广了,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汽车,甚至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传统内燃机技术也应该受到鼓励。
2、从2016-2020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来看,补贴额度将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断奶期”。但仔细分析后,可以注意到:补贴退坡仅针对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氢燃料电池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维持在20万的补贴水平线上。
虽然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国内传统车企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几乎空白,新兴势力也在绕着走,“20万补贴”红利高高挂起,摘下来并不容易,政策意愿如此,奈何技术壁垒森森,障碍重重。
▎起底氢燃料电池
话说回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究竟为何物?既然是以“电池”之名,我们也可以猜到,其本质上仍是一类电动汽车。只是,此“电池”不是化学蓄电池,而是氢燃料电池。
和化学蓄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不充电”,而是要补充氢气。氢燃料电池也有阳极和阴极,分别由复杂的3D通道通入氢气和氧气。在每一块单电池的中间层,都有一张质子交换膜,通过铂的催化作用,氢气分解成两个氢离子和两个电子,氢离子穿过质子交换膜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一的排放物),而电子则通过外接回路“发电”。由此将单电池组合成电池堆之后,可以为汽车产生足够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