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功率 | 4kW | 外形尺寸 | 3mm |
---|---|---|---|
应用领域 | 环保,食品/农产品,地矿,包装/造纸/印刷,纺织/印染 | 重量 | 3kg |
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可编程控制器,SMART LINE 触摸屏和SINAMICS V20 变频器*整合,为OEM 客户带来高性价比的小型自动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于人机交互、控制、驱动等功能的*需求。
![]() |
参考价 | ¥222 |
订货量 | 1 |
更新时间:2019-07-24 14:00:14浏览次数:169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贵州西门子S7-200SMART模块代理经销商
西门子S7-200 PLC正负跳变指令
正负跳变指令在梯形图中以触点形式使用。用于检测脉冲的正跳变(上升沿)或负跳变(下降沿),利用跳变让能流接通一个扫描周期,即可以产生一个扫描周期长度的微分脉冲,常用此脉冲触发内部继电器线圈。
(1)EU,正跳变指令。
正跳变触点检测到脉冲的每一次正跳变后,产生一个微分脉冲,脉冲持续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
指令格式:EU(无操作数)
(2)ED,负跳变指令。
负跳变触点检测到脉冲的每一次负跳变后,产生一个微分脉冲,脉冲持续时间为一个扫描周期。
指令格式:ED(无操作数)
标准触点指令有LD、LDN、A、AN、0、ON、NOT、=指令(语句表),如表4.5所示。这些指令在逻辑堆栈中对寄存器位进行操作。标准触点指令中如果有操作数,则为BOOL型,操作数的编址范围可以是I、Q、M、SM、T、C、S、VL。
表4.5 标准触点指令
指令 | 语句 | 描述 |
LD (Load) | LD bit | 装载,电路开始的常开触点 |
LDN (LoadNot) | LDNbit | 装载非,电路开始的常闭触点 |
A (Ancl) | A bit | 与,串联一个常开触点 |
AN (AndNot) | AN bit | 非与,串联一个常闭触点 |
O (Or) | O bit | 并联一个常开触点 |
0N (OrNot) | ON bit | 并联一个常闭触点 |
NOT | NOT bit | 取反, (无操作数) |
= | = bit | 输出指令,将逻辑运算结果输出到存储器位或输出继电器对应的 映像寄存器位,以驱动本位线圈 |
应用举例:图4.2所示程序段用于介绍标准触点指令在梯形图和语句表语言编程中的应用,程序执行的时序图如图4.3所示。
梯形图绘制技巧提示:
(1)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而且输出线圈接在右边,输入触点不能放在输出线圈的右边。
(2)输出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连接。
(3)遵循“上重下轻,左重右轻,避免混联”,即梯形图应把串联触点较多的电路放在梯形图上方;把并联触点较多的电路放在梯形图左边。
(1)能流。
梯形图是在继电器电路图基础之上演变过来的,其结构和继电器电路十分相似。在梯形图中以左母线和右母线(通常不画出)代替电源线,而用“能流”(能量流)的概念来代替继电器电路中的电流。和真实电流一样,梯形图中的能流只能单向流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梯形图中的触点闭合时,能流就可以从左母线通过触点(如图4.1中的I0.0)向后传送:而功能指令(如图4.1中ADD_I和MOV_W)只有EN端(能流输入端)有能流流入,且功能指令被正确执行后,其ENO端(能流输出端)才把能流传到下一个单元,否则能流在此终止(相当于实际电路中的断路)。在图4.1所示梯形图中,触点I0.0闭合后,能流从左母线传送至功能指令ADD_I;ADD_I正确执行后,其ENO端为1,能流向后传送到功能指令MOV_W,MOV_W指令被执行。
(2)网络(Network)。
在梯形图中,程序被划分成称为网络(Network)的一些段。一个网络是触点、线圈和功能块的有序排列组成的完整电路。STEP 7-Micro/WIN 32允许以网络为单位给梯形图程序建立注释;语句表程序不使用网络,但可以使用Network关键词对程序分段,以便通过编程软件自动在SYL、LAD和FBD程序之间进行转换。
图4.1 梯形图中的能流
(3)编程顺序。
梯形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绘制。每个逻辑行开始于左母线,一般来说,触点要放在左侧,线圈和指令盒放在右侧,线圈和指令盒的右边不能再有触点,整个梯形图呈阶梯形结构。
(4)编号分配。
对外接电路各元件分配编号,编号的分配必须是主机或扩展模块本身实际提供的,而且是可以用来进行编程的(无论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每个元件都必须分配不同的输入和输出点。两个设备不能共用一个输入输出点。
(5)内、外触点的配合。
可编程序控制器无法识别输入设备用的是常开还是常闭触点,只能识别输入电路是接通还是断开。梯形图中的常开、常闭触点只是反映对应输入、输出映象寄存器中的相应位的状态,而不是现场物理开关触点的实际状态。因此设计PLC程序时必须注意物理开关触点(外触点)和梯形图中使用的触点(内触点)之间的配合。
通常情况下,内外触点的选择没有特殊的要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求必须使用特定的外触点时(比如停止开关、热继电器登必须使用常闭触点),就必须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内触点。内触点的选择决定于外触点的类型和控制电路的要求两方面。内、外触点的配合关系如表4.3所示。
表4.3 内外触点的配合关系
外触点类型 | 控制电路的要求 | 内触点类型 |
常开 | 启动 | 常开 |
常开 | 停止 | 常闭 |
常闭 | 启动 | 常闭 |
常闭 | 停止 | 常开 |
当起动按钮用常开触点时,在梯形图中输入触点应用常开触点;当起动按钮用常闭触点时,在梯形图中输入触点应用常闭触点。
当停止按钮用常开触点时,在梯形图中输入触点应用常闭触点;当停止按钮用常闭触点时,在梯形图中输入触点则用常开触点。
(6)触点的使用次数。
梯形图中的触点并不是真正的物理触点,而是保存了外部触点状态的寄存器,梯形图中对某一触点的使用,实际是对寄存器中数据的逻辑操作,这种逻辑操作是没有次数限制的。因此在梯形图中,同一编程元件(如输入输出继电器、通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和计数器等元件)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任意多次重复使用,不受限制。
(7)线圈的使用次数。
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双线圈输出。PLC的扫描特性决定了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后一次的线圈操作才是有效的,而前面的线圈操作是无效的。因此在绘制梯形图时,不要使用双线圈。
(8)线圈的连接。
用一个使能条件驱动多个线圈性质的指令或指令盒(如定时器指令),连接时必须用并联,不能出现串联形式。非线圈性质的指令盒(如上图的ADD_I指令),其ENO输出可以连接其他指令盒或线圈,但习惯上仍采用并联结构。
贵州西门子S7-200SMART模块代理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