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功率 | 4kW | 外形尺寸 | 3mm |
---|---|---|---|
应用领域 | 环保,食品/农产品,地矿,包装/造纸/印刷,纺织/印染 | 重量 | 6kg |
全新的西门子S7-200SMART带来两种不同类型的CPU 模块,标准型和经济型,*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设备的各种需求。标准型作为可扩展CPU 模块,可满足对I/O 规模有较大需求,逻辑控制较为复杂的应用;而经济型CPU 模块直接通过单机本体满足相对简单的控制需求。
![]() |
参考价 | ¥233 |
订货量 | 1 |
更新时间:2019-07-12 15:43:44浏览次数:217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海南西门子S7-200SMART系列PLC代理商
性原则给梯形图设计,或PLC编程增加了约束,但也给进行设计和编程带来了入手思路。
这里介绍的解析编程就是从分析性原则入手的,具体步骤是:
1)列原始通电表:根据PLC工作对象的情况,划分工作节拍,并确定各个节拍的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列初始通电表,这个表也称原始通电表。它仅是设计要求的“表格化”而已,用它可反映输出与输入在各个节拍的对应关系。
2)设计:对原始通电表进检查,若有相混的节拍时,用增加内部辅助电器的方法加以区分。然后,再查所加的辅助继电器工作是否符合原则。若也有相混的,再加、再查,直至全部满足性原则为止。
3)列逻辑表达式:根据通电表列出各输出继电器及内部辅助继电器的逻辑表达式。
4)化简逻辑式: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以得到简式。
5)画梯形图:依简式画梯形图。
①能利用“启-保-停”中的基本逻辑指令、置位/复位指令及堆栈指令分别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运行。
②能将已学指令应用于灯光控制电路等。
③进一步熟悉PLC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接线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继电接触器控制运行电路如图2-10所示,KM1为电动机正向运行交流接触器,KM2为电动机反向运行交流接触器,SB2为正转启动按钮,SB3为反转启动按钮,SB1为停止按钮,FR为热保护继电器。当按下SB2时,KM1的线圈通电吸合,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正向运行,同时KM1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而使KM1的线圈通电吸合,实现了电动机的正向连续运行,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1;反之,当按下SB3时,KM2的线圈通电吸合,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反向运行,同时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而使KM2线圈保持吸合,实现了电动机的反向连续运行,直到按下停止按钮SB1;KM1、KM2线圈互锁确保不同时通电,本任务研究用PLC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PLC控制。
一、I/O分配表
由上述控制要求可确定PLC需要3个输入点,2个输出点,其I/O分配表见表2-11。
表2-11 电动机正反转I/O分配表
二、硬件接线
PLC的外部硬件接线图如图2-23所示。
由图2-23可知,外部硬件输出电路中使用KM1、KM2的常闭触点进行了互锁。这是因为PLC内部软继电器互锁只相差一个扫描周期,来不及响应。例如,Y000虽然断开,可能KM1的触点还未断开,在没有外部硬件互锁的情况下,KM2的触点可能接通,引起主电路短路。因此不仅要在梯形图中加入软继电器的互锁触点,而且还要在外部硬件输出电路中进行互锁,这就是常说的“软硬件双重互锁”。采用双重互锁,同时也避免了因接触器KM1和KM2的主触点熔焊而引起电动机主电路短路。
三、编程
1.方案一:直接用“启-保-停”基本电路实现
梯形图及指令表如图2-24所示。
此方案通过在正转运行支路中串入X002常闭触点和Y001的常闭触点,在反转运行支路中串入X001常闭触点和Y000的常闭触点来实现按钮及接触器的互锁。
2.方案二:利用“置位/复位”基本电路实现
3.方案三:利用栈操作指令实现
四、调试
①输入程序。按照前面介绍的程序输入方法,用计算机或手持编程器输入程序。
②静态调试。按图2-23所示的PLC的I/O接线图正确连接好输入设备,进行PLC的模拟静态调试(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2时,YO亮,按下停止按钮SB1时,Y0灭;按下反转启动按钮SB3时,Y1亮,按下停止按钮SB1时,Y1灭;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2时,Y0亮,按下反转启动按钮SB3时,Y0灭,同时Y1亮,按下停止按钮SB1时,Y1灭),并通过计算机或手持编程器监视,观察其是否与指示*,否则,检查并修改程序,直至输出指示正确。
③动态调试。按图2-23所示的PLC的I/O接线图正确连接好输出设备,进行系统的空载调试,观察交流接触器能否按控制要求动作(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2时,KM1闭合,按下反转启动按钮SB3时,KM1断开,同时KM2闭合;按下停止按钮SB1时,KM2断开),并通过手持编程器或计算机进行监视,观察其是否与动作*,否则,检查电路接线或修改程序,直至交流接触器能按控制要求动作;然后按图2-10所示的主电路接好电动机,进行带载动态调试。
④完成一个方案的调试后,再完成另外两个方案的调试工作。
PLC的编程语言有5种,分别是梯形图、顺序功能图、功能块图、指令表和结构文本,其中应用多的是梯形图,PLC的梯形图如图1-12所示。实际上,PLC的梯形图编程沿用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一些思想,较为突出的是PLC的某些编程单元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等,但它们不是真实的物理继电器(即硬继电器),而是在软件中使用的编程单元,每一个编程单元与PLC的一个存储单元相对应,也称为软继电器。这些软继电器就是PLC的编程元件,这些编程元件在PLC内部有的地址。
图1-12 PLC的梯形图
所有输入元件(输入继电器)及内部辅助继电器、输出继电器所处的某种工作状态,简称逻辑条件。它所对应的接点电路输出应该是的。要想用相同的逻辑条件产生不同的输出,是不可能的,称接点电路正常工作的原则,是电路正常工作必须遵守的条件。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逻辑与接点输出之间的关系为组合逻辑函数关系,而组合逻辑函数是单值函数,一种输入只对应一种输出。违背这个原则设计的接点电路,逻辑上是混乱的,称为逻辑条件相混,其设计意图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梯形图电路多为时序电路,仅输出继电器与输入继电器之间的关系而言,不是对应的,这里主要的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都有“记忆”的作用,可用本身接点反馈,也可用置位指令,实现这个“记忆”。前面提到,时序电路的工作是按节拍展开的。内部辅助及输出继电器若有多个连续的ON的节拍,把*个节拍定义为起动节拍,其相应的动作称起动;连续ON后的*个OFF节拍定义为结束节拍,其相应的动作称结束。有了这个定义,梯形图电路的原则可表述为:在某种逻辑条件下,所对应的内部辅助及输出继电器的起动、结束应是的。要想在相同的逻辑条件下,使辅助及输出继电器在某个节拍起动(或结束)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时序电路“分解”之后,起动与结束分别也都是组合逻辑函数,也是单值的,因而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梯形图出现相混时,可适当增加内部辅助继电器,以增加反映逻辑条件的变量,并因此把相混分开。从理论上讲,每增加一个内部辅助继电器,即可使可区分的状态增加一倍。
如果把PLC的梯形图理解为电路,若按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分,则有组合电路与时序电路两种,若按输入的确定性情况分,有确定电路与随机电路两种。
(1)组合电路
凡是输出仅与输入的当前情况有关,而与输入的历史情况无关的梯形图,称为组合电路。其特点是:
1)无反馈,或不用锁存(或置位)及计数指令。
2)输出的状态仅由输入元件状态的组合直接反映,其结果是的。
3)电路状态转换,可以一次实现,没有中间状态的过渡。
4)所需输入元件多,但电路简单可靠。
(2)时序电路
凡是输出不仅与输入的当前情况有关,而且还与输入的历史状况有关的梯形图,称为时序电路。较简单的时序电路,就是带有自锁环节的起停电路。时序电路的特点是:
1)反馈:其输出线圈不仅受输入信号控制,还直接或间接受自身接点的控制,或是用了计数或锁存(或置位)指令,能记住输入信号已经作用过的状况。
2)多解:同样的输入现况,可以有多种输出。其间的不同,是由输入的历史状况区分的。电路的历史状况可用计数器、锁存器(或置位)记录,也可用通过自身接点的反馈去做相应的记录。
3)顺序:时序电路的多解的实际取值是由其工作顺序确定的。而工作顺序又是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展开的。所谓节拍是指两次输入的时间间隔。对PLC而言,输入仅看成是外端的,内部器件间的互相作用或自作用(反馈),可不必与继电器电路一样,也看成输入。它是顺序执行指令实现控制的,不存在继电器电路那样的竞争问题,故不必把节拍分得很细。
节拍也可用输出变化划分,即把它定义为两次输出变化间的时间间隔。分析时序电路一般要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分析,设计时序电路,也要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考虑。
时序电路由于记忆的缘故,所需的输入元件少些。这对于一些难以使用较多的输入信号的场合,是一个很大的方便。但时序电路相对也比组合电路复杂些。研究时序,总是假设:
①同一时间仅存在一个输入。
②两次输入的间隔足以使PLC执行完所有指令。
多数的PLC梯形图是时序电路,而且这两条假设,也总是能被满足的。
应该指出,这里讲的时序电路都是异步时序电路,节拍转换没有统一的同步脉冲信号进行控制。
(3)确定电路
如果控制对象工作过程或顺序是确定的,与其对应的控制电路即为确定电路。多数PLC梯形图为确定电路。
确定电路的设计首先要弄清这个确定的过程或顺序,然后再依过程的展开或顺序的推进情况逐步地设计。
确定电路有组合的,也有时序的。不过,时序的更多些,因为既是确定的,把它设汁成时序的,输入信号可以减少。
确定电路可用通电表反映它的工作情况。
(4)随机电路
如果对象的工作过程或顺序不是确定的,或是不固定不变的,其对应的控制电路即为随机电路。
随机电路也可列通电表,那就要把它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列出(如能看得清楚,“对称”的情况也可不列)。随机电路的设计过程是分别可能的情况,逐一分析它的工作过程,然后分别作设计,后在综合在一起,即为所设计的电路。
海南西门子S7-200SMART系列PLC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