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类别 |
国产 |
应用领域 |
医疗卫生,化工,生物产业,电子/电池,电气 |
植入式给药装置穿刺落屑测试仪是一种检测给药装置穿刺过程中落屑量的专业设备,在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中至关重要。测试仪依据特定标准设计,如《YY 0332—2011 植入式给药装置》和《YY0285.6 - 2020 血管内导管一次性使用无菌导管第 6 部分: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等。

植入式给药装置穿刺落屑测试仪




植入式给药装置穿刺落屑测试仪



工作原理及流程
工作原理
植入式给药装置穿刺落屑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对真实穿刺过程的高度模拟。在测试过程中,传感器和摄像头等高精度设备发挥着关键作用。传感器能够精准地捕捉穿刺瞬间产生的力度变化等数据,而摄像头则负责记录穿刺过程的图像。通过先进的算法对这些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确定落屑的数量和大小。
为了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测试仪通常会将纯化水或模拟体液注入给药装置。这样可以模拟在实际医疗过程中,药物通过给药装置进入人体的情况,从而更真实地检测出穿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落屑问题。例如,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下进行测试,能够使落屑检测的准确率提高 20%以上。
测试流程
准备阶段:在测试开始前,首先需要将给药装置正确安装在测试仪上。这一步骤至关重要,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准备好辅助材料,如纯化水、注射器、试验用针等。这些辅助材料的质量和规格也需要符合标准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据了解,不同规格的试验用针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
穿刺阶段:使用装配好的试验用针对给药装置的注射区进行反复穿刺。穿刺点的分布应尽量均匀,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每穿刺一定次数(如 10 次或根据标准规定)后,向给药装置内注入一定量的纯化水,以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药物注入情况。这样可以更真实地检测出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落屑问题。例如,在进行 1000 次穿刺测试中,按照标准规定每穿刺 10 次注入 1mL 水,共穿刺 50 次注入 5mL 水,可以有效地模拟实际使用中的频繁穿刺和药物注入情况。
收集与分析阶段:通过特定的收集装置(如滤纸、滤膜等)收集穿刺过程中产生的落屑。这些收集装置能够有效地捕捉落屑,以便进行后续的计数和分析。借助显微镜等工具对落屑进行计数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落屑的数量、大小和质量等关键参数。根据标准规定的落屑数量限值,判断给药装置是否合格。如果落屑数量超过标准限值,说明给药装置在穿刺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