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壹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 FILA,DEBOLD,ESTA,baumer,bernstein,bucher,PILZ,camozzi,schmalz

7

联系电话

13370032884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壹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INA>> INA 轴承INA 备件 DU 35X39X30

公司信息

人:
张奇凡
话:
021-69513882-805
机:
13370032884
真:
址: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2038号华拓大厦410室
编:
址:
www.onebridge.cn/
铺:
https://www.chem17.com/st374967/
给他留言
INA 轴承INA 备件 DU 35X39X30
INA 轴承INA 备件 DU 35X39X30
参考价 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 型号
  • 品牌 其他品牌
  • 厂商性质 经销商
  • 所在地 上海市

更新时间:2024-06-02 19:52:37浏览次数:223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简单介绍】
产地类别 进口 应用领域 生物产业,地矿
INA 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结构以中型企业为主,产品种类丰富。只有2%的企业拥有的员工超过1000人,很多机械公司为私人所有的家族企业,以小批量产品制造为主。只有几个专业领域的标准产品,如轴承,是以大批量进行生产的。INA 轴承INA 备件 DU 35X39X30
【详细说明】


INA 角接触球轴承 3816-2RS

INA 角接触球轴承 3816-2RS

INA 备件 SL182952
INA 轴承 RAE25NPP
INA 轴承 KGHK-20-PP-AS
INA 轴承 KP-16-PP
INA 直线滑块 87Y02KWU35EC2FA550.2
INA 轴承 NATR 12PPX
INA 备件 bearing plate PMEY 25
INA 轴承 轴承 3806-2Z
INA 备件 DU 35X39X30
INA 轴承 LR2032-B
INA 轴承 KP30PPX
INA 轴承 NUTR 45100
INA 轴承 INA 01/NZ ZARN 60120 TN NA SFD
INA 滚子 NATR5-PP
INA 轴承 TSUW12 L=885 C5=30/30
INA 轴承 ZM20 M20*1
INA 备件 30*40*4
INA 凸轮轴承随动器 KRV 16 PP
INA 轴承 NA4907
INA 密封圈 ANELLO DI TENUTA G8X12X3
INA 配件 PHUSE 25
INA 轴承垫圈 AS 2035
INA 导轨 TKVD25/2380
INA 备件 ISO 3228 PBY 17
INA 备件 CP1528
INA 内环 IR 55x 63x45
INA 备件 PBY 17
INA 备件 DU 50X55X50
INA 备件 RATR 25
INA 法兰轴承 FLCTE-15
INA 导轨 TSUW16
INA 角接触球轴承 3818-2RS
INA 配件 RMEY20-N
INA 轴承 NA6908
INA 轴承 LFR5206-20KDD
INA 备件 NUKR 72 A
INA 轴承 KRE62PP 轴承
INA 角接触球轴承 3816-2RS
INA 轴承座 Paliers ref Y-LP-PME-25-N
INA 配件 PBY 25
INA 轴承 F-560416
INA 轴承 GE40-KRR-B INA455 LOV
INA 备件 GRAE 40 NPPB A H08
INA 直线导轨轴承 RUE-55D-FE-W1/500-40/40
INA 滚轮轴承 NUTR45100A  滚轮轴承
INA 备件 SMAD KOE   6172048
INA 备件 AXK1730
INA 滑块 F-303359.KWVE30-HL-G4-SMDE-302
INA 轴 LS20-0320-AL1-K-PC-Z1-G1=G2=40
INA 备件 TSUW 12 L=  960 C5=30/30
INA 轴承 PERFOLLEECC.KRE-32-PP
INA 轴承垫圈 AS 0821
INA 配件 PMEY 20
INA 轴承 NKIS40
INA 轴承 RAE50-NPP-FA106 轴承
INA 备件 PCJT 20
INA 轴承 29412E
INA 丝杆 198400-0101-01
INA 配件 GAR 12 UK
INA 轴承凸缘 Ovl PCJT-35
INA 滑动轴承 009-529-829
INA 夹钳稳压阀 ZKLF2068.2RS  PE/GERMANY02
INA 轴承 SL192320  C3 轴承
INA 轴承 NATR10-PP
INA 备件 25 PASE 25
INA 轴承 011828
INA 轴承 INA 04 L5 RUS 26126 GR3
INA 轴承 ZARN2062LTN  838984
INA 轴承 KRE-19-PP
INA 轴承 LFR 5206-20  KDD
INA 止推轴承 PSHE25-N
INA 轴承 NA49/22
INA 配件 GE 17 DO 2RS
INA 备件 PWTR30-2RS
INA 轴承 KP35-PP
INA 轨道 KUSE55-L-W2-G2-V2/4620-30/30
INA 垫圈 AS0515
INA 直线轴承 HG-25
INA 轴承 TSUW12 L=1200 C5=30/45
INA 轴承 NK25-20
INA 导轨 F-319360.01-0031/FWN176
INA 轴承 ZKLF2575.2RS  886910
INA 轴承 RCJ75
INA 轴承 TSUW12 L=1260 C5=30/30
INA 轴承 NA22/6.2RS
INA 轴承 KH0824PP
INA 轴承 LEZ25*28 A1
INA 导轨 TSUW12 L=525 C5=37.51 37.5
INA 备件 DU 25X28X30
INA 轴承 37*32*20-Assembly with the
INA 备件 RMEY20-N
INA 轴承 RCJY65
INA 轴 W10轴
INA 轴承 GE 35-KRR-B INA45 SLOV
INA 轴承 KR32-PP
INA 直线轴承滑块 KWE 25 H
INA 备件 PASE 40
INA 印刷机轴承 F-56202
INA 凸轮滚子 KR26
INA 铸铁球轴承 PSHE 30
INA 备件 NKX60

hydac    0030D010BN4HC
hydac    0240D010BN4HC
SIKO    IG06-1530-AXX-127-PP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INA—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旗下品牌。数十年来,INA公司代表着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高水平的工程和制造技术、以及对客户的密切关注。威廉•舍弗勒博士和乔治•舍弗勒博士兄弟于1946年在Herzogenaurach创立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滚动轴承的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公司的成功历史源自1949年由乔治•舍弗勒博士研发的滚针轴承和保持架组件,这是帮助滚针轴承实现可靠性和性能技术突破的一项创新发明。1952年,INA的滚针轴承替代原有了滑动轴承,用于大众甲壳虫变速箱,由此为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标志着INA在汽车行业成功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客车都装有INA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件。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和液压挺杆使现代汽车发动机性能更强、油耗和排放量降低、并具备更高的驾驶舒适度。INA的轴承、发动机零部件和直线技术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其这一品牌成为之名客户*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INA—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旗下品牌。数十年来,INA公司代表着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高水平的工程和制造技术、以及对客户的密切关注。威廉•舍弗勒博士和乔治•舍弗勒博士兄弟于1946年在Herzogenaurach创立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滚动轴承的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公司的成功历史源自1949年由乔治•舍弗勒博士研发的滚针轴承和保持架组件,这是帮助滚针轴承实现可靠性和性能技术突破的一项创新发明。1952年,INA的滚针轴承替代原有了滑动轴承,用于大众甲壳虫变速箱,由此为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标志着INA在汽车行业成功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客车都装有INA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件。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和液压挺杆使现代汽车发动机性能更强、油耗和排放量降低、并具备更高的驾驶舒适度。INA的轴承、发动机零部件和直线技术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其这一品牌成为之名客户*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INA—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旗下品牌。数十年来,INA公司代表着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高水平的工程和制造技术、以及对客户的密切关注。威廉•舍弗勒博士和乔治•舍弗勒博士兄弟于1946年在Herzogenaurach创立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滚动轴承的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公司的成功历史源自1949年由乔治•舍弗勒博士研发的滚针轴承和保持架组件,这是帮助滚针轴承实现可靠性和性能技术突破的一项创新发明。1952年,INA的滚针轴承替代原有了滑动轴承,用于大众甲壳虫变速箱,由此为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标志着INA在汽车行业成功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客车都装有INA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件。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和液压挺杆使现代汽车发动机性能更强、油耗和排放量降低、并具备更高的驾驶舒适度。INA的轴承、发动机零部件和直线技术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其这一品牌成为之名客户*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INA—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旗下品牌。数十年来,INA公司代表着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高水平的工程和制造技术、以及对客户的密切关注。威廉•舍弗勒博士和乔治•舍弗勒博士兄弟于1946年在Herzogenaurach创立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滚动轴承的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公司的成功历史源自1949年由乔治•舍弗勒博士研发的滚针轴承和保持架组件,这是帮助滚针轴承实现可靠性和性能技术突破的一项创新发明。1952年,INA的滚针轴承替代原有了滑动轴承,用于大众甲壳虫变速箱,由此为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标志着INA在汽车行业成功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客车都装有INA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件。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和液压挺杆使现代汽车发动机性能更强、油耗和排放量降低、并具备更高的驾驶舒适度。INA的轴承、发动机零部件和直线技术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其这一品牌成为之名客户*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INA—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旗下品牌。数十年来,INA公司代表着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高水平的工程和制造技术、以及对客户的密切关注。威廉•舍弗勒博士和乔治•舍弗勒博士兄弟于1946年在Herzogenaurach创立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滚动轴承的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公司的成功历史源自1949年由乔治•舍弗勒博士研发的滚针轴承和保持架组件,这是帮助滚针轴承实现可靠性和性能技术突破的一项创新发明。1952年,INA的滚针轴承替代原有了滑动轴承,用于大众甲壳虫变速箱,由此为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标志着INA在汽车行业成功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客车都装有INA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件。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和液压挺杆使现代汽车发动机性能更强、油耗和排放量降低、并具备更高的驾驶舒适度。INA的轴承、发动机零部件和直线技术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其这一品牌成为之名客户*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INA—Schaeffler舍弗勒集团旗下品牌。数十年来,INA公司代表着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高水平的工程和制造技术、以及对客户的密切关注。威廉•舍弗勒博士和乔治•舍弗勒博士兄弟于1946年在Herzogenaurach创立公司,已逐渐发展成为滚动轴承的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供应商。公司的成功历史源自1949年由乔治•舍弗勒博士研发的滚针轴承和保持架组件,这是帮助滚针轴承实现可靠性和性能技术突破的一项创新发明。1952年,INA的滚针轴承替代原有了滑动轴承,用于大众甲壳虫变速箱,由此为汽车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标志着INA在汽车行业成功的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客车都装有INA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件。可变配气相位正时系统和液压挺杆使现代汽车发动机性能更强、油耗和排放量降低、并具备更高的驾驶舒适度。INA的轴承、发动机零部件和直线技术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使其这一品牌成为之名客户*的、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2.1 网络数据包的侦听

在以太网上,任何一个主机发出的数据包都是在共享的以太网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的,每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都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一般情况下,局域网上各台主机的网卡负责检查每一个数据包,如果发现其目的地址是本机,则接收该数据包并向上层传递,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如果目的地址不是本机,则忽略它。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让一台主机能够接收所有的数据包,即进行网络数据包的“侦听”,这时,通过对网卡进行设置,可以让该主机的网卡工作在“混杂模式”下,则不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否是本机,都能够截获并传递给上层进行处理。

对于截获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就能够得到数据包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包类型、包大小、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统计。

2.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是TCP/IP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的网络管理协议,能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SNMP规范定义了管理站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协议、管理信息的结构框架、通用的管理信息库MIB等。

SNMP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网管系统主要基于SNMP来从各个网络设备获得各种网络管理信息,并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后,提供各种网络管理功能。

在网络探测器的实现中,我们将使用SNMP规范来实现它和管理站的通信,即在网络探测器上实现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SNMP Agent,通过SNMP来向管理站提供各种网管信息。网络探测器支持RMON MIB,主要提供整个局域网有关的统计信息。

2.3 RMON——远程监视

RMON(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规范是SNMP的一个重要增强,它定义了一种远程监视MIB来作为MIB-II的补充,为网络管理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网络信息。RMON可以把子网当作一个整体来监视,提供关于整个子网的一些统计信息。

RMON本质上是定义了一套MIB规范,其作用是定义标准的网络监视功能和接口,使基于SNMP的管理站和RMON探测器之间能够通信。一般说来,RMON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方法来监视子网行为。

RMON规范主要包括在两个重要RFC文档中:RFC 1757定义了RMON1, RFC 2021定义了RMO- N2。

RMON1主要工作在MAC层,能够监视和它相连的LAN内的所有流量,捕获所有MAC层的帧,从这些帧中读取MAC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进行有关的各种分析和统计。

RMON2是RMON1的扩充,RMON2工作在MAC层之上,能够从OSI模型的第3层到第7层对数据包进行解析,监视协议流量,例如,探测器能够基于网络层协议和地址(包括IP)来监视流量。

RMON规范定义的MIB库结合在MIB-II中,其子树标识为16。RMON1定义了10个组,RMON2在RMON1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扩充,添加了9个新的组。

探测系统总体设计

3.1 基本设计思想

从本质上讲,网络探测器是一个支持RMON规范的SNMP Agent,其主要任务包括:

(1)采集、分析和统计局域网的各种有用信息,按照RMON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

(2)实现SNMP Agent,提供标准的SNMP接口,供管理站从它获得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探测器底层的平台是嵌入式Linux系统,该系统具有网络模块,可以接入以太局域网。具体的平台要求是:

硬件系统平台:性能较高,处理速度相对较快,内存容量较大,带有网络模块;

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网络功能,能够接入以太网,提供C++编译开发工具。

在本网络探测器的实现时,考虑到运行效率、硬件成本、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做了以下限定:

(1)针对目前常见的以太网环境;

(2)有一个接口使其仅能连接到一个子网,这样可使得系统简单有效、易于安装配置;

(3)全部MIB对象存放在内存中,提高运行效率;



产品对比 产品对比 二维码 在线交流

扫一扫访问手机商铺

对比框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