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领域 | 电子/电池,道路/轨道/船舶,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 |
---|
产品简介
详细介绍
设备特点
设备体积小、平衡时间短、剂槽存量少。
设备处理量大,功耗低。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能实现系统密闭操作,操作环境好。
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能够适应间歇式或连续式运转。
转速和混合方式调整方便,能适应不同体系要求。
采用上悬式结构,无底部轴承与机械密封,无渗漏风险,无易损件,维护简单方便。
现以提取含有 A、B两组分的混合液中的A组分为例说明操作过程。选用一种适宜的溶剂S,这种溶剂对欲提取的组分A应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它组分B应是*不溶或部分互溶(互溶度越小越好)。所选用的溶剂S称为剂。待分离的混合液(含A+B)称为原料液,其中被提取的组分A称为溶质,另一组分B(原溶剂)称为稀释剂。
过程的三个步骤:
( 1)首先将原料液(A+B)与适量的剂S在混合器中充分混合。由于B与S不互溶,混合器中存在S与(A+B)两个液相。进行搅拌,造成很大的相界面,使两相充分接触,溶质A由原料液(稀释剂B)中经过相界面向剂S中扩散。这样A的浓度在原料液相中逐渐降低,在液相S中逐渐增高。经过一定时间后,两相中A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增长而改变,称为平衡。
( 2)在充分传质后,由于两液相有密度差,静置或通过离心作用会产生分层,以此达到分离的目的。以剂S为主,并溶有较多溶质A的一相称为相,以E表示;以稀释剂B为主并含有少量未扩散的溶质A的一相称为萃余相,以R表示。
( 3)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回收S。脱除S后的相称为液;脱除S后的萃余相称为萃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