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品
暂无信息 |
植物病害诊断--罹病植物生物学之诊断法介绍
阅读:1437 发布时间:2012-6-6
植物病害诊断--罹病植物生物学之诊断法介绍
(一) 指示植物法
本法为利用感病性强,或对某些病害极易显示特殊病征之植物,以行诊断。此类植物称之指示植物( indicator plant)。指示植物宜易栽培,生长迅速,叶片大而繁茂,便于接种。zui常应用者为千日红( Comphrena globosa)及藜属植物(Chenopodium) ,接种后能产生局部病征(local lesion)反应。
利用指示植物,可以解决下列各项问题。
1.确定作物体之可疑病毒病害。
2.测探潜伏性病毒病害。
3.判断混合性病毒病害及分离病毒类型。
4.测定病毒浓度。
如柑桔忧伤病病毒,在某种柑桔品种上,病征不大显着,但将其病芽嫁接在雷木(lime)品种上,其嫩芽叶脉会产生透明小点,枝条上会产生茎凹陷( stem pitting)现象。又如胡瓜嵌纹病,接种于菜豆之叶片,能产生局部性的细小斑点。
(二) 催芽法
对于马铃薯病毒病之检定,多利用催芽法(tuber indexing)。感染马铃薯病毒之病薯,外观诊断颇为困难,但冬天时可在温暖之场所使之发芽,再切取一芽于温室中培育,至芽伸长到8~9吋左右,如有明显的病征出现,即不可作种薯繁殖。
(三) 隐蔽病征摒除法
植物病毒病的病征,往往受气温及光线的影响,而左右其病征的出现,假若除去抑制病征出现的因子,就能使之出现明显病征,以利诊断。
如大豆嵌纹病在26~28℃时,即可抑制病征之出现。胡瓜病毒No.4与No.3之病征不易区别,但以500~1,000烛光之光度照射,就有特殊的黄斑嵌纹出现,藉此可以相互区别。
(四) 病原菌分离培养法
检视罹病植物之患部,有时能发现数种真菌或细菌存在,究竟那种真菌为病原菌,如非经分离培养及接种手续,极难确定。故必须自病患部行纯粹分离培养,而后各别接种于寄主植物,以观察是否会出现与原来相同的病征,即可诊断之(此即郭霍氏原则,Koch's postulates)。
(五) 拮抗反应法
在同一培养基上,作对峙培养时,一般同一系统之真菌,可相互混生,即接触之部位,无显明界线存在。但不同品系者,则互相拮抗,而显出明显之抗拒带,故可区别菌系之异同。
(六) 噬菌体(phage)之利用
寄生于细菌体之病毒,通称为噬菌体,噬菌体具有种别性,即某种噬菌体只能寄生于其特定之寄主身上,藉此可以鑑别细菌种类,并可藉以明瞭该细菌之越冬场所及其寄生于寄主植物之部位等。
植物病害与民生关系密切,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如粮食、衣料、药材以及建筑材料等无一不直接、间接仰赖农林产物。如农林生产富裕,则百姓无饥馑之患,社会得享安定。反之则天下滔滔,社稷为之板盪。因此植物病害的研究是农林生产上的一件大事,不可不察。
欲了解更详细的显微镜产品参数登陆: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