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
2011候选院士Cell封面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分子神经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医药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重要的骨架蛋白:INAD的作用新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这种蛋白在光刺激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封面上。华大基因即【详细】
阅读:704 发布时间 -
进行抗原暴露和热诱导处理的主要原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除了具有的特异性抗体、敏感的检测方法和熟练的组织制备技术外,还需掌握IHC染色前的处理方法,包括抗原的暴露和修复,虽然其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很重要且实用。目前用于检测石蜡切片的90%左右的商品化抗体需采用抗原修复或抗原暴露方【详细】
阅读:610 发布时间 -
抗组蛋白抗体(AHA)测定
组蛋白是一种与DNA结合的富含赖氨酸与精氨酸的碱性蛋白,由H1、U2A、H2B、H3、H45个亚单位构成。药物性红斑狼疮和SEE病人血清中有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icantibody,AHA),RA病人血清中也可测到AHA。目前检测AHA方法甚多,但以EHSA法和荧光抗体法较实用。【详细】
阅读:1983 发布时间 -
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历史..
体外诊断产业是医疗器械及医药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体外诊断产业是个新兴产业,共有20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是一个自发形成和成长起来的产行业。体外诊断是指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进行诊断,是相对于体内诊断而言。检【详细】
阅读:657 发布时间 -
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于【详细】
阅读:2037 发布时间 -
上海硅酸盐所介孔碳材料的应用与合成研究取得新进展
血液灌流作为一种临床治疗血液疑难疾病和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液中毒素分子浓度的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活性碳吸附剂由于孔径小且分布不均一,所以无法对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进行有效吸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
阅读:648 发布时间 -
超前的研究与“迟到”的遗憾
“现在,我正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堂开会。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试管婴儿之父’——英国人罗伯特·爱德华兹……”10月5日,记者如约拨通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的,他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中国【详细】
阅读:643 发布时间 -
脊椎动物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蝾螈的细胞内观察到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发现脊椎动物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新发现有助于研究脊椎动物细胞的自体识别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瑞恩·柯内在研究斑点蝾螈的胚胎时意外获得了这【详细】
阅读:730 发布时间 -
共生细菌能影响果蝇的交配选择
一项研究说,果蝇携带的共生细菌可以影响果蝇的交配偏好。进化论认为,进化的引擎——自然选择不仅对生物的基因起作用,也对生物携带的任何共生微生物的基因起作用。为了确定共生细菌是否影响果蝇的交配偏好并驱动着进化,EugeneRosenberg及其同事用果蝇进行【详细】
阅读:687 发布时间 -
气候变化果然影响冷血动物进化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zui近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称,一种塔斯马尼亚蜥蜴能够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决定是繁育雄性后代还是雌性后代。该发现表明,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许多冷血动物进化过程的重要因素。这种名为雪蜥(SnowSkink)的小型长尾蜥蜴主要生活在澳【详细】
阅读:857 发布时间 -
东亚鲤科鱼类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10月20日,PLoSO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博士生陶文静在何舜平研究员指导下完成的题为PhylogenomicAnalysisResolvestheFormerlyIntractableAdaptiveDiversificationoftheEndemicCladeofEastAsianCyprinidae(Cypr【详细】
阅读:686 发布时间 -
多聚半乳糖醛酸
一项研究发现,遗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影响野生宽吻海豚的生殖成功。长久以来人们知道自然和营养在影响动物的生殖健康方面的作用。然而,人们几乎不知道基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何驱动着野生种群的健康,这部分是由于很难收集数据,以及缺乏梳理出此现象中【详细】
阅读:594 发布时间 -
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
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其临床症状因感染禽的年龄、种类、饲养管理水平、并发感染情况及新感染毒株的毒力等不同而表现不一致。其病理变化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高低、病程的长短及种类不同也不尽相同。因此,禽流感的诊断一直依赖于病原的分离鉴定,OIE也一【详细】
阅读:676 发布时间 -
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诊断禽流感
AGP是在琼脂凝胶中进行的抗原-抗体免疫沉淀反应,主要用于病毒抗原型特异性鉴定,即用已知阳性血清和未知抗原进行AGP试验。AGP是用来检测A属(型)流感病毒特异性血清抗体,即抗RNA-核蛋白(即RNP)和基质蛋白(M1)抗体,因而适用于鉴定流感病毒。1970年Bear【详细】
阅读:804 发布时间 -
美利用光实现活细胞内分子移动
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利用光触发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在活细胞内移动分子,并能在特定时间将分子递送到确切的位置。新方法可以让科学家操纵分子,以了解分子在细胞某些特定的位置如何影响细胞的行为,比如如何决定细胞的【详细】
阅读:536 发布时间 -
干细胞治疗陷入“灰色地带”
如果有人说,只需打几针就能让霍金站起来,人们多半会报以怀疑。霍金本人或许也会摇头:这不可能。当神奇的干细胞出现在普通患者面前,理性的判断很快就会在“闪光的希望”中失去防线。对于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科学家们还在探路。但在某些“专家”的【详细】
阅读:871 发布时间 -
抗狂犬病毒人源抗体制备成功
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和南京医科大学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制备出抗狂犬病毒人源抗体。这一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3月29日共同发布。目前,我国狂犬病发病率为0.4/10万~1.58/10万,每年约有5万人死于狂犬病,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已跃居第二位。据【详细】
阅读:538 发布时间 -
南极湖中发现第三种噬病毒体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9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南极的湖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噬病毒体(virophage),这是科学家继Sputnik和Mavirus之后,迄今发现的第三种噬病毒体。新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类病毒生物功能的复杂性,并解释这类病毒为何能迅速变异以【详细】
阅读:550 发布时间 -
揭开成人T细胞白血病致病机制的神秘面纱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感染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引起的。此前研究发现,这种病毒中的HBZ基因会导致癌细胞增殖,但却不清楚其致病机制。日本京都【详细】
阅读:470 发布时间 -
研究人员发现基孔肯雅病毒抗体
新加坡和法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找到一种单体复制的抗体,能对几种类型的基孔肯雅病毒起作用。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在寻找基孔肯雅热的有效治疗手段方面又迈进了一步。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月16日报道,研究人员首先从基孔肯雅热患者身上提取免疫细胞B细胞【详细】
阅读:481 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