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手机版

产品展厅

产品求购企业资讯会展

发布询价单

化工仪器网>产品展厅>物理特性分析仪器>试验机>其它试验机> 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区力学测试

分享
举报 评价

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区力学测试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联系方式:凯尔测控试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凯尔测控试验系统(天津)有限公司(下面简称Care)成立于2014年,总部坐落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CARE是一家专业从事开发、生产、销售各类疲劳试验系统的企业。拥有众多长期从事试验机研究、开发、设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雄厚,企业综合实较强。

公司自成立以来,CARE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测试方法,利用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及专业知识,开发高性能试验测试仪器。由CARE设计并制作的自主产权的电磁力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力试验测试系统中,如生物材料试验机、疲劳试验系统及高频动态机械分析仪等。原位双向疲劳试验系统也由CARE研发成功,结合X射线、中子衍射、扫描电镜及数字显微镜等微观结构表征手段,可在线观测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微结构演化规律。同时,凯尔测控还提供各种载荷量程的拉-扭试验系统与平面双轴系统,可准确评估多轴静态与疲劳载荷下金属、合金、生物材料、弹性体、塑性体、丝与织物等各种材料力学响应。凯尔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疲劳与可靠性测试方面的专业品质值得信赖。

至今,CARE已先后与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军工单位及国外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合作,逐步成长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深厚的开发研究、设计及生产制造能力。CARE*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公司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严格把控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了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在试验机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及形象。


1fcbbfadc2ff03aaaf51c232a463e98.jpg

售前咨询微信二维码











仪器仪表制造、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测试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

应用领域 电子/电池,钢铁/金属,航空航天,综合

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区力学测试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微区力学测试凭借其纳米级分辨率和多模式分析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器件等领域。以下是其典型应用场景及具体案例:

 

AFM主要用于纳米尺度的力学性能测试,比如弹性模量、硬度等,而疲劳试验机则是用来测试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性能变化,比如疲劳寿命、裂纹扩展等。与疲劳试验机结合可研究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微观结构演变,或者监测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

疲劳试验机的载荷、循环次数等参数需要与AFM的形貌和力学数据在时间上同步,这样才能准确关联宏观载荷与微观结构变化。可能需要使用同步触发信号或者时间戳来对齐数据。

还有,样品制备也是极为苛刻。材料需要同时适合AFM的高分辨率扫描和疲劳试验的循环加载。可能需要优化样品的尺寸和形状,确保在疲劳加载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大变形,同时表面足够平整以便AFM扫描。

解决方案包括使用原位疲劳试验机,这种设备设计用于在显微镜下进行动态测试。或者改造现有的疲劳试验机,集成AFM的扫描系统。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环境控制装置,减少外界振动和温度波动的影响。

 

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微区力学测试与疲劳试验机结合,可实现对材料在循环载荷下微观力学性能演变的原位观测与定量分析。以下是系统化整合方案及关键技术要点:




一、硬件集成设计

1. 原位疲劳-AFM耦合装置

  • 定制化样品台:

    • 设计微型疲劳加载台,集成于AFM扫描头下方,兼容标准样品尺寸(如长10 mm × 宽3 mm × 厚0.5 mm)。

    • 加载方向与AFM扫描平面垂直(适用于拉伸/压缩疲劳)或平行(适用于剪切疲劳)。

  • 动态加载控制:

    • 采用压电陶瓷或电磁驱动器实现高频循环加载(频率范围:0.1 Hz–1 kHz),载荷精度≤1 mN。

    • 同步触发信号输出,与AFM扫描时序匹配。

2. 抗干扰系统

  • 隔振平台:气浮隔振台 + 主动隔振系统,消除机械振动对AFM成像的影响(振幅<0.1 nm)。

  • 环境控制:温湿度稳定腔(±0.5°C,湿度<30%),减少热漂移和吸附层干扰。

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区力学测试


二、实验流程设计

1. 样品制备与预测试

  • 样品标记:通过聚焦离子束(FIB)或光刻在样品表面加工定位标记(如十字线),确保疲劳加载后AFM可精准定位同一区域。

  • 初始力学表征:AFM预扫描获取初始表面形貌、弹性模量(赫兹模型)和硬度(Oliver-Pharr方法)。

2. 疲劳加载与AFM原位监测

  • 分阶段加载策略:

    • 阶段1(低周疲劳):施加高载荷(如80%屈服强度),每N次循环后暂停,AFM扫描记录损伤演变。

    • 阶段2(高周疲劳):低载荷高频率(如1 kHz),连续扫描模式下利用高速AFM(如视频级AFM)捕捉动态过程。

  • 多参数同步采集:

    • 同步记录疲劳试验机的载荷-位移曲线、循环次数,以及AFM的形貌、相图、弹性模量映射数据。




三、关键技术与算法

1. 动态力学成像优化

  • 高速力曲线模式:

    • 采用峰值力轻敲模式(PeakForce Tapping),以≥1 kHz速率采集力曲线,实时计算局部模量变化。

  • 锁相放大技术:提取动态力学响应(如储能模量 E′E′、损耗模量 E′′E′′),量化黏弹性耗散。

2. 数据融合与关联分析

  • 时空对齐算法:

    • 通过标记点坐标匹配,将疲劳循环次数与AFM图像序列对齐,构建损伤演变的四维数据集(x, y, z, cycle)。

  • 损伤量化模型:

    • 基于AFM形貌数据计算表面粗糙度(RaRa)、裂纹长度;

    • 结合模量分布图,建立局部力学性能退化与宏观疲劳寿命的关联模型(如Paris定律修正)。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金属材料的疲劳裂纹萌生研究

  • 目标:定位晶界、夹杂物处的裂纹起源,分析局部应力集中与循环滑移带演化。

  • 方法:

    • 疲劳加载至0.5×寿命(NfNf)时暂停,AFM扫描晶粒尺度形貌与模量分布;

    • 结合EBSD数据,建立晶粒取向-局部模量-裂纹萌生关联。

2. 高分子材料的循环蠕变分析

  • 目标:量化循环载荷下聚合物链段的不可逆位移与能量耗散。

  • 方法:

    • 动态力学模式下,实时监测储能模量 E′E′ 随循环次数的衰减曲线;

    • 通过蠕变应变率计算激活体积(Activation Volume),揭示分子链运动机制。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解决方案

高频加载与AFM扫描速度不匹配

采用压缩传感算法(Compressed Sensing),稀疏采样后重建全场数据

疲劳热效应干扰

集成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温度场并修正力学模型

长时实验漂移

闭环反馈控制 + 自适应图像配准算法(如SIFT)




六、案例:钛合金微动疲劳分析

  1. 实验配置:

    • 疲劳试验机:正弦载荷(Fmax=200 NFmax=200 N, R=0.1R=0.1, f=10 Hzf=10 Hz。

    • AFM模式:峰值力轻敲 + 弹性模量映射(分辨率 50×5050×50 像素)。

  2. 结果:

    • 在104104次循环后,AFM发现微米级裂纹萌生于β相/α相界面,局部模量下降30%;

    • 结合SEM验证,提出界面脱粘主导的疲劳失效机制。



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区力学测试

通过硬件协同设计、动态成像算法优化及多模态数据融合,AFM微区力学测试与疲劳试验机的结合可突破传统疲劳研究的尺度限制,为揭示材料从纳米损伤到宏观失效的跨尺度机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未来方向包括更高频加载(MHz级)与机器学习驱动的损伤预测。





化工仪器网

采购商登录
记住账号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温馨提示

该企业已关闭在线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