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手机版

产品展厅

产品求购企业资讯会展

发布询价单

化工仪器网>产品展厅>物理特性分析仪器>试验机>其它试验机> 同步辐射CT+原位加载装置

分享
举报 评价

同步辐射CT+原位加载装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联系方式:凯尔测控试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化工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凯尔测控试验系统(天津)有限公司(下面简称Care)成立于2014年,总部坐落于美丽的渤海之滨天津。CARE是一家专业从事开发、生产、销售各类疲劳试验系统的企业。拥有众多长期从事试验机研究、开发、设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雄厚,企业综合实较强。

公司自成立以来,CARE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测试方法,利用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及专业知识,开发高性能试验测试仪器。由CARE设计并制作的自主产权的电磁力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力试验测试系统中,如生物材料试验机、疲劳试验系统及高频动态机械分析仪等。原位双向疲劳试验系统也由CARE研发成功,结合X射线、中子衍射、扫描电镜及数字显微镜等微观结构表征手段,可在线观测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微结构演化规律。同时,凯尔测控还提供各种载荷量程的拉-扭试验系统与平面双轴系统,可准确评估多轴静态与疲劳载荷下金属、合金、生物材料、弹性体、塑性体、丝与织物等各种材料力学响应。凯尔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疲劳与可靠性测试方面的专业品质值得信赖。

至今,CARE已先后与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军工单位及国外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合作,逐步成长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深厚的开发研究、设计及生产制造能力。CARE*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公司在坚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严格把控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了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在试验机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及形象。


1fcbbfadc2ff03aaaf51c232a463e98.jpg

售前咨询微信二维码











仪器仪表制造、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测试服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

应用领域 综合

同步辐射CT+原位加载装置

同步辐射CT和原位加载装置结合起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力学观测。

首先,同步辐射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无损检测技术,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的高亮度和相干性,能够获取材料内部的三维结构信息,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原位加载装置则是在材料受到力学载荷(如拉伸、压缩、疲劳等)的同时,进行实时观测的设备。两者的结合可以在材料受力过程中,实时观察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揭示损伤演变的机制。

多尺度观测的实现需要从不同分辨率层次进行。同步辐射CT可以在不同尺度下进行扫描,比如低分辨率快速扫描用于宏观变形监测,高分辨率扫描用于捕捉微观结构变化。此外,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表征技术,如数字图像相关(DIC)或电子显微镜,以补充不同尺度的信息。

  

同步辐射CT(同步辐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与原位加载装置的结合,能够在材料或结构承受力学载荷(如拉伸、压缩、疲劳等)时,实时、无损地观测其内部微观结构(如裂纹、孔洞、相变等)的三维动态演化,实现从纳米到毫米级别的多尺度力学表征。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及关键技术要点:

同步辐射CT+原位加载装置     同步辐射CT+原位加载装置



同步辐射CT+原位加载装置

一、系统集成与硬件设计

1. 兼容性加载装置开发

  • 微型化与耐辐射设计:
         原位加载装置需适配同步辐射光源实验舱的空间限制(通常直径<50mm),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钛合金、碳纤维)并优化机械结构。
         示例:德国DESY的同步辐射中心开发的微型疲劳加载装置,最大载荷5kN,可集成于高能X射线束线。

  • 多场耦合加载:
         支持力学加载(拉伸/压缩/剪切)与温度场(-150°C~1000°C)、湿度或腐蚀环境的同步控制,例如:

    • 高温加载:通过红外激光加热或电阻加热模块实现,配合耐高温陶瓷夹具。

    • 腐蚀环境:设计封闭式腔体,采用耐腐蚀窗口(如金刚石薄膜)透射X射线。

2. 同步辐射CT参数优化

  • 空间分辨率匹配:

    • 宏观尺度(~10μm分辨率):快速扫描(秒级)追踪整体变形与裂纹扩展路径。

    • 微观尺度(~0.1μm分辨率):局部区域高分辨扫描,捕捉晶粒滑移、微孔洞演化。

    • 动态成像:采用高速探测器(如PCO.edge系列)实现亚秒级时间分辨率,捕捉动态损伤过程。

  • 光子能量选择:
         根据材料密度(如金属、聚合物)调节X射线能量(5-100keV),平衡穿透能力与对比度。
         示例:铝合金(低Z)常用20-30keV,钢铁(高Z)需50keV以上。




二、多尺度观测实验流程

1. 跨尺度实验设计

  • 分级扫描策略:

    • 预加载全局扫描:低分辨率CT(~10μm)获取初始缺陷分布(如铸造孔隙、夹杂物)。

    • 关键区域靶向观测:针对缺陷集中区域,切换高分辨率CT(~1μm)连续监测损伤演化。

    • 动态事件触发:设置力学参数阈值(如应变突增、声发射信号),自动触发高帧率CT拍摄。

  • 多模态数据融合:
         结合DIC(数字图像相关)表面应变场数据与CT内部结构变化,建立表面-内部损伤关联模型。

2. 实时同步控制

  • 时序精准同步:
         通过LabVIEW或EPICS系统控制加载装置与CT扫描时序,确保每个CT投影对应特定载荷/位移值。
         示例:在疲劳试验中,每100次循环后暂停加载,进行10秒快速CT扫描。

  • 数据标签化存储:
         将力学参数(载荷、位移、温度)与CT原始投影文件(.tiff序列)同步存储,便于后期关联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定量分析

1. 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 GPU加速重建:
         使用FDK或迭代重建算法(如SIRT)将投影数据转换为三维体数据,借助GPU集群将重建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 四维动态显示:
         通过时序CT数据集生成3D+时间的动画,直观展示裂纹扩展、相变区域生长等过程(图1)。

2. 微观参数提取

  • 缺陷量化分析:

    • 利用Avizo、Dragonfly等软件分割裂纹、孔洞,统计其体积、表面积、纵横比等参数。

    • 计算损伤变量(如孔隙率变化率 ΔVp/V0ΔVp/V0)与载荷循环次数的关联曲线。

  • 局部应变场计算:
         基于CT体数据,通过数字体积相关(DVC)算法计算材料内部三维应变张量分布,识别应变集中区。




四、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研究

  • 实验条件:

    • 同步辐射CT:ESRF ID19线站,能量60keV,分辨率2μm,每500次循环扫描一次。

    • 加载装置:轴向疲劳试验,应力比R=0.1,频率5Hz。

  • 发现:

    • 裂纹在疲劳过程中呈现“加速-减速”交替扩展模式,与局部残余应力释放相关。

    • 裂纹前方存在微米级孔洞聚集带,验证了损伤累积模型。

案例2:复合材料界面脱粘观测

  • 实验设计:

    • 碳纤维/环氧树脂试样,三点弯曲加载同步CT扫描(分辨率5μm)。

    • 结合DVC分析界面脱粘区域的内部应变集中(ε_max > 3%)。

  • 结果:

    • 脱粘起始于纤维束交叉处,扩展路径受树脂塑性变形影响。

    • 量化脱粘面积增长率与载荷幅值的线性关系(R²=0.93)。




五、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解决方案

辐射损伤

优化曝光时间,采用低剂量扫描模式;对敏感材料(如生物组织)使用冷冻固定。

运动伪影

开发刚性夹具减少振动,或采用基于投影数据的运动校正算法(如SORTEN)。

数据量庞大

使用无损压缩算法(如HDF5格式存储),结合AI自动筛选关键帧。

多尺度关联建模

通过有限元分析(FEA)将CT提取的微观缺陷参数导入宏观本构模型(如GTN模型)。




六、未来发展方向

  • 超快高分辨成像:
         结合自由电子激光(如欧洲XFEL),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率与纳米空间分辨率,捕捉裂纹超快萌生过程。

  • AI驱动自动化:
         利用深度学习实时识别CT图像中的损伤特征,并反馈控制加载路径(如自适应变幅加载)。

  • 多物理场耦合:
         扩展至力-热-电-化学多场原位CT,研究电池电极、核材料等复杂环境下的失效机制。



通过同步辐射CT与原位加载装置的深度集成,研究者能够跨越多个尺度(从微米级孔洞到毫米级裂纹)揭示材料力学行为的本质规律,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的材料设计与寿命预测提供革命性工具。




化工仪器网

采购商登录
记住账号    找回密码
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

温馨提示

该企业已关闭在线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