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首页>资讯中心>行业百态>正文

醇氢电动汽车迎来新机遇,众多车企竞逐产业新赛道
2024年12月12日 11:40:04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4365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甲醇作为能源的醇氢电动技术逐步兴起。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积极扶持甲醇能源发展,各项政策规划纷纷出台。例如,2019年工信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具备应用条件的地区发展甲醇汽车”。2024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以甲醇作为能源的醇氢电动技术逐步兴起。甲醇作为一种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高效、环保、可再生等多重优势,被视为未来汽车电动化技术路线的重要补充。
 
  醇氢电动汽车可满足多种场景的要求,尤其在高原、高寒、重载上坡、矿山、工程类作业等场景具有较好表现。其续航能力远超纯电动汽车,单次补能续航最大可超过1500公里。甲醇的储存、运输、加注等相对高效安全,避免了氢气储运的安全和成本问题。同时,基于甲醇常温常压下物理特性与汽、柴油接近,可以实现商用车的补能网络的快速切换和铺设。醇氢电动商用车在经济性上优势较为明显,购置成本与柴油车相近,但低于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型。此外,甲醇加注站的改造成本较小,降低了推广甲醇汽车的阻力。
 
  甲醇燃料一定程度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也减少了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同型的甲醇汽车、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综合百公里碳排放指数分别为4、21.2和12.1千克。在政策的推动下,市场积极响应。以吉利为代表的部分车企正在加紧布局醇氢电动汽车产业,竞逐这一产业新赛道。同时,北奔重汽与榆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也签署了醇氢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牵引车合作开发合同,共同开展相关研究与开发。
 
  未来商用车电动化的发展将呈现技术路线多元化的趋势。纯电、混动等多元技术路线或将长期并存,而醇氢电动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路线,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醇氢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形成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这将为用户带来商用车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当前,全球很多主要经济体都在大力推动甲醇成为车用燃料。未来,随着全球可再生甲醇产能的不断增加和甲醇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醇氢电动汽车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醇氢电动汽车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政策的推动下和市场的积极响应下,醇氢电动汽车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并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交通领域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全球最大长读长RNA测序数据集发布:开启精准诊疗新时代

    G-NEx采用的长读长测序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单次测序读长可达10kb以上,能直接读取完整的RNA分子。
    2025-04-30 17:34:22
  • 聚焦细分领域创新!富安达智能携高精度气体传感器闪耀IE expo China 2025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传感器应用硬件的企业,富安达智能携多款气体传感器等创新成果惊艳亮相IE expo China 2025。
    2025-04-30 16:22:53
  • 青岛海洋科技大市场: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

    2024年4月以来,青岛海洋科技大市场已累计遴选发布科技成果4040项。
    2025-04-30 16:22:45
  • 干细胞疗法:日本医学变革的引擎与全球启示

    iPS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技术,将普通细胞转化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为治疗失明、心脏病、帕金森病等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2025-04-30 16:22:32
  • 4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49% 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
    2025-04-30 16:02:30
  • 工信部发布2025质量工作通知 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
    2025-04-30 14:03: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2025第二届化工园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论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