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器网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发布,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均不被允许
2024年07月31日 10:27:31
来源:化工仪器网 点击量:5925

7月8日,科技部公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意在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
【化工仪器网 政策法规】7月8日,科技部公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意在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
《指引》明确了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的目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这份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文件,旗帜鲜明地划出红线——目前进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都是不负责任和不被允许的。
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人类遗传物质改变的可能性,为预防治疗诸多遗传疾病带来希望,同时也提出一系列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指引》的发布进一步厘清了基因编辑技术使用的“可为”与“不可为”,将“增进人类福祉”作为人类基因组编辑的首要原则,从价值判断维度引导和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沿着向善发展。
2021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促进公共卫生的新建议,目的是帮助全球在将人类基因组编辑作为公共卫生工具使用时,应考虑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并符合伦理。《指引》指出了基因组编辑在科学上的重大价值,也强调学术共同体应充分认识和考虑到该技术对个人、社会和人类的潜在风险。
《指引》明确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开展临床研究时,审慎原则中特别提出在充分评估拟解决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研究可能的潜在风险时,应在“行动优先”与“防范优先”两类立场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在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转化中,涉及的伦理问题不尽相同,《指引》针对不同特点进行了相应的伦理要求分析,力求实践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针对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指引》提出了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特殊要求中,对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都有明确规定。即使是基础研究或临床前研究,也需要关注伦理问题。比如,当研究使用具有发育成人类个体潜能的人体生物材料时,对其来源和研究之后的处置应遵守伦理规范。如果对人类早期胚胎或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修饰后的细胞不能用来妊娠。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殖系基因组编辑时,遗传性状的改变将随自然生育传递给未来世代,所选择的改变并非限于修正疾病的遗传决定因素以及促进健康等有益的改变,也可能被用于基于非健康目标的人类性状或能力的增强,可能会有损人的尊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因此,目前进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是不负责任和不被允许的。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G-NEx采用的长读长测序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单次测序读长可达10kb以上,能直接读取完整的RNA分子。2025-04-30 17:34:22
-
聚焦细分领域创新!富安达智能携高精度气体传感器闪耀IE expo China 2025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传感器应用硬件的企业,富安达智能携多款气体传感器等创新成果惊艳亮相IE expo China 2025。2025-04-30 16:22:53 -
2024年4月以来,青岛海洋科技大市场已累计遴选发布科技成果4040项。2025-04-30 16:22:45
-
iPS细胞通过基因重编程技术,将普通细胞转化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为治疗失明、心脏病、帕金森病等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2025-04-30 16:22:32
-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025-04-30 16:02:30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2025-04-30 14:03: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